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2)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2-10 13:44:00   来源:深圳商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解答“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这一命题,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的挑战与机遇。

  一、 传统文化的现代困境

  在中国古代,“文化”具有文治教化、礼乐典章的含义,中国传统文化也一直强调以伦理道德教导世人,由此孕育出上下五千年辉煌的文化宝藏。

  近现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中,“救亡图存”的危机感使对中华文明的守护更多地体现在对家国的捍卫上,文化的发展也因社会的动荡一度停滞不前。然而,相较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的古国文明,现代中国文化的渗透力以及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就显得比较薄弱和有限了。除了文化的发展与推广本就有着自身独特的规律,不可一蹴而就外,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西方国家对于中国文化的片面认知与刻板印象

  历史教科书作为“认识一个国家的窗口”,肩负着向下一代传播世界文化的使命。历史教科书的内容选取,不但反映了编纂国对于异国历史与文化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该国人民的历史视野与文化胸襟。西方国家业已成为全球文化传播领域的主体,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片面认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国际形象与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与推广。

  仅以法国为例——

  很多法国人对于中国的了解非常有限。“神秘”是他们谈起这个文明古国时,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语。而谈到中国历史,不少人对于儒家思想与汉唐文化印象模糊。大多数法国人对于中国的认识源自学生时代的教科书,而在法国人从初中到高中六年所使用的六册历史教科书中,涉及中国的内容少得可怜。用巴黎圣路易中学一位教师的话说就是,在初中部分的历史教科书中,中国完全成为一个“被遗忘的国度”。而在高中第三册历史教科书中,尽管安排了整整一章来介绍中国,所论也是从“红色中国”开始,一直谈到“毛泽东思想的高潮”和“邓小平的中国”,不但内容十分有限,而且介绍与评点非常片面,导致法国民众至今对中国存在偏见与歧视。

  2.当代国人传统文化修养不足,文化传承危机初现

  相信大家都还记得某著名校长向宋楚瑜赠礼时出的“洋相”。把向宋楚瑜“赠送”礼物说成“捐赠”礼物之外,在念到用篆书写成的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诗,该校长竟然被“侉”字卡住。作为中国一流高等学府的校长尚且如此,国人的传统文化修养水平由此略见一斑。

  在升学、出国的压力下,如今的基础教育仍以“应试”为主,国学教育可能不得不让位于外语教学与应试科目,中小学生很少有亲近国学的机会;而上了大学之后,求职的压力与专业的分界更是让“天之骄子”们无暇顾及“深奥”的国学。另一方面,整个社会的浮躁与功利使年轻一代更愿意追逐时尚或掌握实操技能,普通百姓对于国学也无太多热情。凡此种种,这才有了如上述例子中让人汗颜的一幕。

  韩国的《中央日报》曾以《令人心寒的中国人的汉语功底》为标题,报道了某次在上海举办的翻译资格考试中,出现了许多让人哭笑不得的答案。而在复旦大学举办的某次汉语比赛中,本应毫无疑义地夺魁的中国学生居然败给了外国留学生。汉语水平的高低绝非语言文字能力的差距,而是深层的文化修养在语言层面的表达。以上事件,均说明中国年轻一代是否能肩负起传承并推广中国文化的使命、中国文化的传播前景堪忧。

  在“东渐”的西学面前,“国学”不得不退到一边,孤眠于乏人问津的故纸堆中。一个曾经落后挨打的文化古国,在经济高速起飞之际暂时因为无暇回顾而失落了国学,或许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当我们的物质生活逐渐充盈之后,传统文化的回归刻不容缓。

  如何提高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如何从基础教育做起,从上至下地把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文化传播结合起来,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基础与前提。

  3.文化推广手段单一,重“迎合”而非“引导”

  国内斥重金投拍的大片几乎无一例外地向《卧虎藏龙》的“套路”看齐——古装、武打、特技,从《英雄》、《无极》到《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场面一部比一部宏大,投资一部比一部惊人,在海外的票房收入却似乎一部比一部萎靡。

  很长时间以来,深受外国人喜爱的中国文化品种包括功夫、杂技、京剧、舞狮以及各种民俗表演等,外国人对于它们的喜爱更多的是建立在比较表层的直观感受上,也就是俗话说的“看热闹”,并不真正理解其深层的文化内涵。浅层次的节目展示或许也只能“图个热闹”,难以真正地打动人心。

  反观西方文明对世界的影响,是文艺复兴以来所提倡的民主、自由、人权等观念。同理,中国文化要想在世界上发挥重大的影响力,也不能简单地依靠诸如剪纸、方块字、花拳绣腿、唐装汉服等表层的东西。在我们的文化宝藏中,精神层面的人生观、世界观等更加深邃且弥足珍贵。比如,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反映了中国人怎样的政治哲学?先贤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内涵何在?这些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宝藏。比起功夫、杂技、剪纸等表层的文化形式,它们将对世界的未来产生更加重大的影响。

【 作者: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