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评论:PM2.5与国内红绿灯的设置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2-09 09:03:00   来源:京华时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随着2011年岁末北京以及中国中东部频频出现的阴霾天气,“PM2.5”飞蹿成为一个令人揪心的新闻热词。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2.5微米以下的可入肺颗粒物,对健康危害极大。在美国,每年因PM2.5致病的死亡人数在五六万人,与交通事故致死的人数相当。而在北京这样的簸箕式地形,一遇无风的阴霾天,PM2.5的浓度远远高于世界其它大都市。

  PM2.5主要来自机动车排放、燃煤排放、建筑工地扬尘。

  针对汽车排放中PM2.5,北京将提前采用国5严厉排放标准;加速旧车报废;推广新能源车等。然而,治理PM2.5不光是环保部门的事,而是一个系统工程。

  机动车怠速状态,PM2.5等有害气体排放是顺畅行驶的五倍以上。因此各国对怠速排放治理,下了许多工夫。

  比如瑞士的交通法规规定,停在城市路边等人的汽车必须熄火,超过30秒不熄火的司机将被罚款。也就是说,不论是酷暑还是严寒,司机停车后坐在车里,再不能保持怠速享受空调。

  红灯跟前大批汽车的怠速等待,是一个集中的PM2.5污染源。当下一些欧洲厂家,开始在汽车上采用“起步停车”装置,在遇到红灯踩下制动,发动机自动熄火;红灯变绿,松开制动,发动机自行启动;消除了怠速等待的有害排放。

  在国外红绿灯网络化科学管理十分到位,其思路就是尽量减少停车等候,保证车流的顺畅。在欧洲、日本,我多次注意到,一条长街,根据车流的速度,一旦绿灯放行,前方路口的绿灯顺序亮起,让车流一路畅行,没有走走停停的尴尬,对减排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而在国内,红绿灯的设置似乎是“分段截留”的思路。以北京亦庄开发区为例,主路宽且直,几百米一个红绿灯。据有关人士多次验证,绿灯出发的头车,基本会赶上下一个路口刚变红灯。自动控制就要给正常车速的汽车来个“一路红灯”,造成怠速等灯的时间远远多于行驶的时间。

  “一路畅行”和“一路红灯”是两种交通管理思路。也许各有各的国情和道理,但是尽量减少一辆车在各个路口红灯等候的总时间,对于交通资源的节省和怠速排放的治理都是善莫大焉。从治堵角度说,机动车在道路上人为停留时间越少,对缓解拥堵作用越大。

【 作者:魏巍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