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评析:跨国解救人质动武需谨慎 未雨绸缪是上策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2-05 15:23:00   来源:北京晚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郑文浩

  如何解救

  判明意图

  善用“关系”

  未雨绸缪是上策

  首先,必须迅速、准确判明劫匪动机、意图和暴力属性。需要判明人质的危险程度,并据此作出最适合、最有利于保障人质安全的选项。尽管人命关天、十万火急,但该“慢”有时还是要“慢”那么一下。

  其次,要善用“关系”。非洲是部族社会,更是“关系”社会,在很多时候“法定渠道”不通,而通过诸如部族、宗教、地方上的关系斡旋、搭桥或试探,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次埃及人质事件迅速和平解决,和当地部落上层人士从中周旋,在当局和部落间搭起沟通桥梁,让后者不满情绪得到及时适当宣泄有很大关系。必须指出,“走关系”应多路并行,切莫“吊死在一棵树上”,更不能过分依赖个别“能人”,要知道在非洲“两头吃”也司空见惯。

  第三,要早介入、主动介入。这样不仅可避免当地军政部门、中间人和其他可能的误导,更可及时全面地了解绑架者的动机、诉求和人质状况,也可更直接地让对方知道中方的态度和底线。

  第四,“靠官”要小心。在非洲营救中国公民,不依靠当地政府和军警的力量显然不行,此次埃及人质解救过程中,当局就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这种依靠必须“多长个心眼”,有时外国人的遇难实际上是地方和当局间矛盾所拖累,求助当局介入反倒令问题更难处理。中方有关部门应充分发挥在非洲的影响力,敦促有关当局避免采取可能激化矛盾的单方面行动。

  本着“人质安全第一”的原则,无节制地付赎金或草率使用武力都不可取。“实力海外维权”可以不用,却不能不备,在军队编制、装备上适当倾斜,增加远洋海、空兵力投放,人员运输能力,组建适合海外反恐、解救人质的特种部队,是未雨绸缪的上策。惟如此,一旦再次出现类似去年利比亚撤侨这样的需求,中国才有更强大的实力来切实维护我国海外企业、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陶短房

  我国尚不具备随时

  在非洲武力解救实力

  武力解救并不一定是上策,有时甚至是下策。绑匪的性质不同、动机各异,有些具有强烈的伤害性,有些则“求财不求命”,有的不求财也不求命,而是有其他特殊诉求。一味采取武力解救,有时会弄巧成拙,刺激对方陡起杀心。

  对于此次非洲遭劫事件,首先必须看到,我国目前尚不具备在非洲随时、随地武力解救的实力。虽然我国经济影响力大增,但在非洲大陆的军事存在,只限于个别热点地区的联合国维和部队。这些有限的陆上武装多为非战斗部队,且其活动须受联合国特遣团调遣。此次发生人质危机的苏丹,就驻扎有少量中国“蓝盔兵”,但他们的使命是维护达尔富尔地区和平,无权越界进入相邻的南科尔多凡。

  除了陆军,海空干预也是武装干预的途径,多国在非洲也曾多次使用过这种干预手段,但这些事件或发生在无政府状态的特殊时间(如美国在索马里的行动),或通过复杂外交手段争取相关国家谅解,且拥有合适的装备和兵力。

  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即便超级大国也无能为力,如美国由于在非洲势力不强,只能仰赖英国基地的支持和印度洋的海、空优势。我国在索马里的沿海护航已牵扯了大量精力,除利比亚撤侨等特殊行动外,尚缺乏在非洲大多数地区实施军事干预的能力。 陶短房

【 作者:孟湘君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