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同春】中国式现代化的“郑州图景”大型系列报道“民生”之三:良策善举践初心
【家国同春】——中国式现代化的“郑州图景”大型系列报道
第九篇章 “民生”之三
良策善举践初心
核心提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重要特征。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全国两会精神,以“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为总目标,全面开展“三标”活动、深入推进“十大战略”行动,加快“四高地、一枢纽、一重地、一中心”和郑州都市圈建设,以风雨兼程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全力以赴拼经济,千方百计促发展,奋力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的郑州篇章。
本报特推出【家国同春】——中国式现代化的“郑州图景”大型系列报道,全方位展示郑州市全力以赴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的干劲和蓬勃的朝气。今日刊发第九篇章“民生”之三《良策善举践初心》。
养老院的老人们聚到一起学画画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老一小”,是每个家庭最大的牵挂。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连日的采访中,一幅“老有颐养、幼有善育”的美好画卷已在郑州徐徐铺开,用心用情兜牢兜实民生底线,郑州用实际行动守护着“朝夕美好”。
老有所养:80岁老人多了个“亲闺女”
“看看,这是社区中午送来的饭菜,番茄鸡蛋,排骨炖鸡……”3月29日下午,记者来到家住汝河小区80岁老人张凤仙家中,问起衣食住行,她脸上溢满笑容:“每天中午给我送餐的是社区爱心食堂工作人员,饭菜非常可口,都是两荤两素。”
老人说,她年轻时肺不好,年纪大了出现并发症。两年前老伴过世,一次路过家门口的晚晴养老院,看到大厅有“居家养老服务”的牌子,工作人员帮她提出了申请。没几天, “一位工作人员来家里,一进门,就说给我送来一个‘闺女’,以后家里有任何大小事都可以找‘闺女’办”。“闺女”一个星期上门两次,一次4小时左右。做饭、打扫卫生、帮买东西、陪她去医院……和“闺女”相处近两年,逐渐处成了亲人。
中午时分,记者走进晚晴医养中心,这里 “医、康、养、护”四位一体,为每位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并提供24小时医护服务;老年住养区设置医疗和护理工作站,为老人提供及时的诊疗护理,遇急、重症可快速转至临床科室,为救治赢得时间;还设置了无障碍专用餐厅、活动室、浴室、图书室、音乐角,供老人休闲娱乐;中医健康中心、医疗康复中心等,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医疗康养。
而张凤仙老人说的“爱心食堂”,实际上指的就是建在汝河小区的“日间照料中心”。餐厅食材都是每天从超市购进新鲜蔬菜,由专业厨师每天变着花样更新菜品。像这样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目前中原区已建成106个。
随后,记者来到位于管城区的十八里河街道养老服务中心,这里有郑州首创的社区养老“5A”级服务评价标准体系。总面积2200平方米,设置养老床位50张,除了建立健康档案、慢病管理、中医保健等机构养老服务,该中心为自理、半自理老人提供日间照料、短期托养、配餐助餐、助浴助洁等延伸到家庭的居家养老服务。截至2022年底,该中心已为300位老人发放防走失设备,提供助浴5320人次,开展助餐1.36万人次,参与老年大学3000余人,家庭适老化改造50多户,康复服务680人次,累计服务老人3.28万人次。
来自市民政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155.67万人,人口老龄化速度持续加快。去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养老服务建设资金3亿多元,建设各类养老服务机构设施1290余家、养老托老床位近6万张。到去年底,郑州已建成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11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019家。实现全覆盖,打造了“15分钟养老服务圈”。据悉,郑州市已入选全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全国医养结合试点、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等。郑州申报的“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将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被评为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经验创新模式。
市儿童福利院老师带领孩子在田间认知作物
幼有所护:给孤残儿童一个温暖的家
晨间的郑州市儿童福利院安静祥和:大门左侧旁的菜地里各种绿植蔬菜,绿意盎然;操场上特教老师正在教孩子50米跑步;教室里书声琅琅……
“今天准备做包子呢,刚做好,中午再炒两菜就好了”在福利院的北侧一排三栋楼房里住着28户“类家庭”,记者走进马姐的家,她正在厨房里忙乎着四个孩子的中午饭。
11年前,马姐儿子上大学,她一下子清闲下来,有次被朋友带到了儿童福利院,看到很多孤残孩子,“我的心一下子被揪住了,我就打定主意留下来,给她们母亲般的爱。”
经过考核,马姐成了这28个“类家庭”中的一员。“11年,我带的孩子有32个,”马姐说,尽管有些辛苦,从没睡过囫囵觉,每天几乎都是寸步不离跟在身边,但她从来没有放弃过。
“早些年,我和婆婆两人在这里带孩子,后来婆婆年纪大了,我老公又主动加入进来”,马姐说,孩子们跟她老公特别亲近,每天中午他去接孩子们放学,她在家做饭,“孩子们见到‘爸爸’,都往他怀里扑,不会说话的也高兴得手舞足蹈,孩子们回家,也会喊我‘妈妈’,我们觉得特别幸福和知足。”
马姐目前带了4个孩子,最小6岁多,最大11岁。三室一厅的家里,到处都可以看到孩子们的印记。客厅的墙上挂着马姐和孩子们的“全家福”。
据了解, “类家庭”是市儿童福利院向社会公开招募家庭和睦、身体健康的爱心夫妻,和院内的孤弃儿童组成家庭,“家长”负责照顾孤残儿童的学习、康复训练等,帮助他们回归家庭、融入社会。
郑州市儿童福利院院长李燕说,像马姐这样的“类家庭”模式可以让孤弃儿童回归家庭,享受亲情,健康快乐成长,从2009年至今已持续14年。为提升“类家庭”养育水平,2016年福利院引进社工专业服务模式,每户家庭都有自己的责任社工,“这样一来,社工可以及时发现孩子的需求和问题,并以孩子需求为出发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共有孤儿1139名。城镇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每人每月达1390元,农村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每人每月1090元,机构养育孤儿每人每月2080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参照孤儿标准进行保障。今年1月,全市下拨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资金898.08万元。实施“孤儿助学工程”项目,为超龄上学孤儿发放每人每年1万元助学资金。下拨受特殊病影响人员生活救助资金1373万元。争取慈善资金,对年满18周岁后就读普通全日制本科学校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每人每年资助5000元。为加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医疗保障,全额资助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实施孤儿医疗“明天计划”项目,对孤儿住院医疗费用自付超过1000元部分实施全额保障。
民有所健:构建全民健身设施三级服务体系
家住高新区锦和公园附近的张红老人,是位健步走运动爱好者,每天都在锦和公园健身步道上锻炼。“以前找个健身步道要走很远,现在这里的健身步道距离我家特别近,每天来这里走个三五分钟就能到,非常方便。”说起建在身边的全民健身设施,每天都能从中“受益”的张红很是满意。
如今,像张红老人一样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全民健身设施的郑州市民越来越多。从最初的“一场两台”到如今的智能健身步道、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公园,再配以不断完善的运营管理机制,十多年来郑州市持续把全民健身设施打造成民生“幸福高地”,广泛激发各类群众参与健身活动的热情。
记者从市体育局获悉,“十三五”期间,郑州市923个城市社区,112个新型农村社区新建或更新健身路径2208条,建设多功能运动场135个、智能健身驿站60个、社区活动中心138个,新建社会足球场地260个,累计为全市1792个行政村安装或升级改造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353个,建设乡镇体育健身工程86个,农体工程、乡镇工程覆盖率在全省率先达到100%。截至2021年底,郑州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达2.29平方米。
2022年,全市共更新、新建全民健身路径工程400条、智能健身驿站40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20个、社区健身活动中心25个。接下来,郑州市体育部门将积极推进全市400块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建设完善以区级健身中心为引领、以街道级健身中心为特色、以社区级健身中心为基础的全民健身设施三级服务体系,进一步破解群众“健身去哪儿”难题,让更多市民参与体育运动、培养运动习惯、畅享健康生活。(郑报全媒体记者 鲁燕 陈凯)
在高质量发展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郑实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数字彰显民生温度。2022年省市重点民生实事超额完成;新增城镇就业13.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万人、稳岗267万人;新投用公办幼儿园76所,市区新建中小学校24所、投用22所,投用高中9所;4个省级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通过验收,新建更新社区健身活动中心20个;建成街道养老服务中心111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019个、特困供养机构12个、家庭养老床位6050张;发放高校毕业生生活补贴5.09亿元、老年人高龄津贴2.89亿元、残疾人“两项补贴”9162万元、特殊困难群众救助金5亿元;棚户区改造新开工7791套、建成39223套、交付15503套,实物分配公租房10492套、人才公寓1110套,既有住宅加装电梯213部……一组组数字背后,充分体现了“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体到郑州,我们要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坚持在发展中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让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在高质量发展中落地生根、精彩绽放。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依然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各种超预期因素随时可能发生。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要兜牢民生底线、着力改善民生。具体到郑州,我们要努力促进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要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要高质量建设美好教育,持续建设健康郑州,加快体育郑州建设,支持养老托育事业发展,优化食药监管和市场保供;在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用力,切实把社会保障体系的“网底”编实、筑牢,以行动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国之所立,以为民也。”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把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抓实抓好,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我们就一定能凝聚人心、汇聚众力,持续推动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为全省全国现代化建设大局作出更多积极贡献。
郑报全媒体记者 鲁燕 陈凯 文/图
策划:卢士海
统筹:程玉峰
执行:孙新峰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乡村募英才 合力开新篇 新密市招募“乡村振兴合伙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研究部署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 审议《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