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同春】中国式现代化的“郑州图景”大型系列报道“文化强市”之二:文化惠民润绿城

2023-03-24 07:26:42 来源:中原网

【家国同春】——中国式现代化的“郑州图景”大型系列报道

 第七篇章 “文化强市”之二 

文化惠民润绿城

核心提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重要特征。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全国两会精神,以“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为总目标,全面开展“三标”活动、深入推进“十大战略”行动,加快“四高地、一枢纽、一重地、一中心”和郑州都市圈建设,以风雨兼程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全力以赴拼经济,千方百计促发展,奋力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的郑州篇章。

本报特推出【家国同春】——中国式现代化的“郑州图景”大型系列报道,全方位展示郑州市全力以赴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的干劲和蓬勃的朝气。今日刊发第七篇章“文化强市”之二《文化惠民润绿城》。

“ 没想到在咱家门口就能免费欣赏到这么多国外珍贵文物,真是太让人震撼了。”上周日,市民吴倩带着孩子来到郑州博物馆文翰街馆认真欣赏“大河文明展”后高兴地说。来自意大利4家博物馆、国内14家文博收藏单位的203件(套)珍贵文物亮相郑州,让爱逛博物馆的众多市民兴奋不已。

逛完博物馆,吴倩又拉着孩子走进郑州美术馆新馆,欣赏全新开幕的“第五届全国中国画展览”。“这可是中国画领域最高艺术水准的展览,每五年举办一次,是美术界的一项重要展事。”从小就酷爱美术的吴倩难掩喜悦之情。

近日,“大河文明展”在郑州博物馆新馆举行,吸引众多市民观赏 本报记者 李焱 摄

这些日常生活片段,只是成千上万郑州市民多彩假日生活的一个缩影。随着郑州一个个文化新地标拔地而起,一项项文化惠民工程落到实处,郑州百姓的幸福生活指数节节攀升,古都郑州的文化气质也更加卓尔不群。

博物馆里感受厚重与多彩

作为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体现,博物馆是营造和增强城市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推动城市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具有历史文化传承意义的博物馆堪称人们解读一座城市历史记忆的“百科全书”。近年来,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崭新博物馆,让商都郑州迸发出强劲的“博物馆力量”。

3月3日,2023年度大展——“大河文明展”在郑州博物馆新馆正式启幕,用203件(套)珍贵文物生动展示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以及黄河流域的璀璨文明,文物类型涉及陶瓷、雕塑、青铜器、木乃伊、碑刻等多种类别。四大文明古国留下的珍贵文物在绿城交相辉映,穿越历史时空散发出夺目的光彩。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展品既有古埃及的猫木乃伊、木棺、亡灵书,也有出自古代两河流域的印章、楔形文字泥板,还有古印度的陶罐以及古代中国的九鼎八簋青铜器等。不少市民与亲朋好友一起漫步展览大厅,穿越时空隧道,生动感受大河文明串起的璀璨历史画卷。

除了国有博物馆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近几年,多家非国有博物馆也绽放异彩。“宋人生活与二十四孝图”砖雕展览自3月1日在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启幕以来,每天都吸引众多市民前来免费参观。“此次展出的宋金时期砖雕达100余件,分为世俗生活、精神生活与二十四孝三个单元,装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分布广泛,对于研究宋金时期的戏曲、音乐、服饰、社会风俗具有重要意义。”昨日,谈起此次展览的意义,该博物馆副馆长李红新如数家珍。

近日,在省文物局开展的2022年度河南省优秀陈列展览推介活动中,郑州山海砗磲博物馆申报的“贝耀中华——砗磲文物展”荣获2022年度河南省优秀陈列展览奖。“该展览从历史和人文角度出发研究中华文明的渊源和传承,揭示中国人文精神需求和时代个性化需求,并以从史前文化到现代文明各个时代的砗磲实物为基础,系统展示还原华夏文明历史,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评价说。

郑州文博盛事精彩不断

博物馆是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科普知识、提升审美、浸润人心的精神家园。近年来,郑州文博领域大事、盛事可谓好戏连台,高潮迭起。

去年盛夏,经过提升完善后,生动展示巍巍亳都灿烂历史的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正式开放,吸引众多市民沉浸在商文化的浓郁氛围中。

去年金秋,古都郑州在黄河之滨唱响凝聚磅礴力量的“博物馆大合唱”——645家参展单位,6万平方米展览面积,305场在线直播,1455次媒体报道,1亿人次网络点击……在后疫情时代,第九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绽放出的熠熠华彩令人惊叹。一个个充满文化创意的展厅,一幕幕蕴含科技力量的场景,一场场博古通今的公众文化活动,一列列排成长龙的队伍,一阵阵响起的热烈掌声……第九届“博博会”,不只是在生动讲述着郑州、河南、中国的灿烂故事,更是中国文博界唱给世界的动听之歌。

据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正在着力构建“博物馆群+大遗址公园”全景式中华文明集中展示体系,全力服务保障省博物馆群建设,相关部门正在加快黄河国家博物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宋陵遗址公园、双槐树大遗址保护展示和考古遗址公园等重大项目规划与建设工作,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文化惠民活动异彩纷呈

郑州图书馆里,一位位读者手捧书籍细细品读;街头文化广场上,一个个市民舞步翩翩、歌声飞扬;社区文化惠民演出中,一位位演员身姿优美、尽展才艺……在郑州,由政府送文化、居民群众乐享其中的“文化惠民”活动已成为一道别样风景。

来自市文广旅局的统计数据显示,郑州市精品剧目演出活动自2018年推出以来,已累计演出100余场,现场观众15万人次,通过网络直播在线观看超700万人次,先后邀请国家京剧院、中央芭蕾舞团、国家话剧院等国内顶尖艺术院团来郑交流演出。

与一场场精品剧目相辉映,走进全市众多乡村、社区的舞台艺术演出好戏连台。 去年8月,2022年郑州市“舞台艺术进乡村、进社区”活动在新郑市辛店镇阳光社区精彩上演。常派再传弟子虎美玲高徒曹会芳领衔主演的名剧《花木兰》,让乡亲们过足戏瘾。 据统计,全市“舞台艺术进乡村、进社区”活动自2011年开展以来,连年被市政府列为重点民生实事,活动坚持“政府购买、院团演出、群众受惠”的原则,已累计演出12000余场,惠及群众800余万人次。

多年来,郑州图书馆着力构建涵盖24小时自助图书馆、夜读吧、分馆、阅读站、基层公共图书馆、城市书房以及跨地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联盟,实现了文献资源的通借通还和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形成了“全市一张网、服务全覆盖”。如今,全市拥有功能齐全、便民利民、温馨舒适的智能化阅读空间郑品书舍79处,流转图书80余万册,实现“一卡通”管理,系统互联互通,图书通借通还,资源共建共享。不少市民漫步公园、社区、商场、景区时发现,由城市书房构筑的“15分钟阅读生态圈”已成为绿城文化新地标,以一种崭新的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构筑起都市亮丽的风景线。

郑州美术馆新馆开放两年多来,先后举办“西泠印社社藏精品展”“李伯安:走出巴颜喀拉”“第七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大河意象:沿黄九省画院联盟作品展”“王刚:何以黄河——当代黄河主题艺术研究展”“第五届全国中国画展览”等展览40余项,累计吸引参观人数逾百万人次。同时举办“书语童画项目”“星星计划项目”“云课堂”等线下、线上美育推广活动400余场,累计吸引30余万人次参与。

近日,“红色文艺轻骑兵”郑州文化馆梨园新花艺术团走进高新区石佛村开展文艺演出,为基层群众送上精彩的戏曲艺术盛宴,受到村民青睐。

“最近,我们大剧院推出的多台音乐会和儿童剧上座率都很高,这说明郑州市民越来越具有文艺范儿。”昨日,据郑州大剧院相关负责人介绍, 该剧院正在推出“2023新春演出季”活动 ,4月底前,42台60场精彩剧目涵盖音乐会、舞剧、话剧、戏曲、曲艺、儿童剧等多种艺术形式,为市民带来一场场文化盛宴。该演出季活动共分为“时代经典”“春韵之声”“梨园荟萃”“合家欢剧场”四个单元,在秉承以往高品质、高规格的项目甄选原则上,深挖河南元素,力争形成“精品化、国际化、多元化”的郑州演出品牌特色。

文化惠民润绿城, 凝心聚力向美好。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郑州正在奋力书写着文化惠民润泽百姓的动人篇章。(本报记者 成燕)

策划:卢士海

统筹:程玉峰

执行:孙新峰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