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店镇初级中学:以劳动教育助力乡村三产融合发展
中原网讯(记者 于露) 秋天的田野里,一片丰收的景象,郑州市经开区黄店镇的红薯地里热闹非凡,一场亲子劳动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大家有的拔红薯藤,有的挖红薯,有的装箱子,不时传出孩子们开心的笑声。
“今年这块地里的红薯,都是通过劳动体验的方式销售完了,既节省了人力,又增加了红薯的销售收入,已经接待了好几批劳动体验团队”红薯种植基地负责人任娟喜不自禁地说。
近年来,黄店镇主要以沙地红薯种植为主,虽然种植面积大,红薯品质高、口感香甜,但长期传统的销售模式导致价格低,销售渠道不稳定,农户收入不高。
接待劳动研学活动已经成为黄店镇段村农户的另一个任务,随着黄店镇初级中学劳动基地签约农户的不断增加,可以承接劳动体验的土地面积已达230余亩,大棚400亩,果园40亩,室内劳动教育实践场域6千多平方米,累计接待劳动研学团队10余次。
“今年我们投资20余万对红薯打粉设备进行了升级,从传统的沉淀式制粉技术,改成了一次性成粉,大大减少了淀粉制作劳动力和流程。另外,为了满足劳动研学课程需要,完善红薯深加工产业链,我们又投资了10余万元,建设了一个半自动化粉条加工车间,可以常年承接手工粉条制作研学活动。”郑州团结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林兆说。
同样是种植红薯,销售的模式变了,红薯的价值也随之升高。如今,段村农户不出村就可以销售、打粉、制作红薯粉条,还可以通过学校助农直播间进行网上销售,承接研学活动更是农户的额外收入。黄店镇初级中学通过“学校+合作社+农户”的劳动教育模式,已经走出了以“红薯”为代表的农业三产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大大提升了黄店沙地红薯品质和品牌效应。
“我们自己加工红薯粉条,另外还会帮助销售困难的学生家长,注册了“老家味道”手工红薯粉条品牌,通过学校助农直播间的推广,让学生参与红薯包装的全过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方式,与郑州、中牟等社区团购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让粉条从农户到客户,扩大了销路,增加了收入。”黄店镇初级中学副校长李臣记说。
从“种植村”到农业+教育融合发展的“研学村”,段村的西瓜、花生、大蒜等农作物种植课程已经成为深受城市学生劳动研学选择的热门课程,黄店镇初级中学从农户种植,合作社加工、销售,延伸到农业研学服务。打造集农业种植、管理、采收、加工、销售、劳动体验、研学旅行为一体的农业一二三融合发展的美丽乡村,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促进三产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围绕“教育、研学、助农、绿色、健康、生态”的农业产业发展思路,黄店镇初级中学“学校+合作社+农户”的劳动教育模式,开发农产品十余种,已经受到各级教育部门和农业部门的认可,学校先后被评为省、市、区三级劳动教育特色学校。
“全镇目前有六所撤并小学,如果不开发利用,容易造成校舍闲置,国有资产流失。目前,我们通过劳动教育基地的立体打造,对六所校舍进行了整体规划,根据校舍位置、面积、结构,设置非遗传承、农耕文化、综合实践等不同主题的劳动教育研学基地,同时可以接待300人以上就餐和住宿,满足市区学校不同的劳动研学需求。”黄店镇初级中学校长张继昌说。
开展劳动教育,助力乡村振兴,黄店镇初级中学以劳动研学为基础,不断延长农产品增值产业链,开发劳动体验研学课程,带领农户走出固有的农村发展思路,真正做到了因地制宜,以农村三产融合为抓手,打造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延伸农业产业链,进而实现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的融合,提高了农业产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推动乡村振兴真正落地实现。
精准服务 共谋发展——郑东新区龙湖办事处走访辖区全部重点商务楼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