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锐评丨从中国这座南海小镇,世界获得了一个稀缺品

2023-04-01 10:33:05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这次能‘回家’太开心了。”在3月28日至31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澳大利亚一家制造业公司负责人马克·哈钦森与《国际锐评》评论员进行了交流。哈钦森在中国做了多年生意,已经把这儿当作了“第二故乡”。

像哈钦森这样的企业家不在少数。今年的论坛吸引了五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位政界、工商界和智库学者代表参加。在不稳定、不确定成为常态的背景下,这次年会以“不确定的世界:团结合作迎挑战,开放包容促发展”为主题,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反映了人们对确定性的迫切期望。

确定性,是当今世界的稀缺品。波士顿咨询公司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受访者中,约有75%的全球企业领袖认为,不确定性是2023年各国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

“中国对外开放的信号十分明确”“中国经济增长势头强劲”“中国消费市场对其他国家尤为重要”……四天时间里,不少外国参会者对《国际锐评》评论员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从中可以深深感受到他们“宾至如归”的兴奋感与安全感,以及对“中国确定性”的信心。

这种信心,来自哪里?

“中国市场就是我们最大的信心!”多家参会的外企在接受采访时,点赞中国充满活力的市场、良好的营商环境以及完整的供应链体系。

根据中国商务部数据,2023年开年首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27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5%。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62.8%。外商在华投资逐步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生产环节转变,显现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勃勃生机。

一个村子的蜕变、一座大城市的更新换代、一座桥的今非昔比…… 论坛上,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个鲜活案例受到嘉宾们的热烈讨论。“中国的现代化与时俱进,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这是值得所有人学习的。”新开发银行副行长阿尼尔·基绍拉说。

这种信心,还来自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确定性。

“不论世界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们都将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创新驱动。”——从最近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到刚刚闭幕的博鳌亚洲论坛,中国始终向外界传递这样坚定的信号。

今年,中国推出了一系列对外开放新举措。从探讨海南与东盟热带农业合作,到共同发起《全球自由贸易区(港)伙伴关系倡议》;从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落实“小而美”民生项目,到探索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新高地,中国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正在一步步走深走实。

当自贸区(港)建设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相遇,将激发出怎样的活力?这是今年论坛上探讨的一个热点话题。嘉宾们认为,充分发挥两个“自贸”政策的叠加效应,深化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将拓展区域经济一体化空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指出,RCEP生效实施一年多来,中国与其他成员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7.5%,对其中8个成员国的进出口增速超过两位数,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

从更宏观层面看,世界的信心来自中国和亚洲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根据论坛发布的《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报告,2023年亚洲经济体加权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4.5%,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暗淡图景中的一个亮点。这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和平稳定的环境;未来亚洲要实现更大发展,依然有赖于此。

这其中,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无疑是举足轻重的力量。论坛上,中方明确表示“一定会用和平和发展的方式,使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巴西工业贸易部前执行部长特谢拉认为,中国可以在“和平”方面引领世界,中国式现代化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3年春天,博鳌奉献了一场“思想盛会”,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了良方。更重要的是,从这座中国南海小镇,世界获得了一个稀缺品:在全球不确定性风险加大的背景下,亚洲尤其是中国充满确定性。这不仅坚定了外国企业“回来”的信心,也给了他们远航的动力。

(国际锐评评论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