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关于博物馆工作讲话两则

2013-12-16 02:39:29 来源: 郑州日报
字号  

    (2003年10月21日、2009年11月14日)

    李长春

    博物馆建设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着力体现公益性、教育性、服务性的要求,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使博物馆在服务人民群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博物馆工作一定要坚持“三贴近”

    (2003年10月21日)

    河南博物院的硬件建设是可以的,但在陈列内容和形式上,同河南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影响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需要作一些改进,特别是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增强为观众服务的意识,创新展陈方式,加强博物馆陈列展览的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上下一番功夫。

    现在展出的文物,虽然很精美,很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学术价值,但有些却很难为广大群众所接受、所喜爱、所欣赏。究其原因,在于没有从便于群众理解、接受和欣赏的角度去陈列展览,也没有充分利用各种可能的手段为这些珍贵文物注入活力。例如浑天仪、地动仪这些天文地理仪器的模型太简陋,如果制成仿真机,把工作的原理直观展演出来,让群众通过这些仿真实物感受到祖国历史上的科技成就,感佩科学家张衡[1]的伟大贡献,相信一定会有很强的感染力。还有记里鼓车,也可以仿真演示,又如元代郭守敬[2]建的观星台,完全可以仿真演示,怎么测出一年是365天零多少分多少秒。这个精度比欧洲人早500年。而现在摆在馆里的模型,太苟简,不能动,不能说明问题。再拿岳飞[3]在郾城战役中用钩镰枪大破金兵精锐之师——连环马这一历史事件来说,钩镰枪、连环马究竟是怎么回事?你们可以组织专家作些研究,给予正确说明。还有蔡伦[4]造纸、毕昇[5]活字印刷术等发明都是总结劳动人民生活实践经验创造的伟大成果,如果在博物馆里把造纸、活字印刷演示出来,让群众参与一些操作,一定会受到欢迎。再如,张仲景[6]的《伤寒杂病论》原著同现代科技、医学发展的关系都应该加以说明,现在连这本原著的影印本都没有展陈,很抽象,让观众感到很遗憾。总之,博物馆工作者要把文博事业改革创新作为时代命题,进行大胆探索和实践,而这一命题的核心就是落实“三贴近”原则。要心里想着观众,努力贴近群众,博物馆陈列要增加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参与活动的内容和科技含量,不仅要使广大观众看到和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而且要展示我们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保护文物的成就,例如湖北博物馆对楚、汉丝织物的保护,用含有惰性气体的展示台,效果很好。有的还可用些声、光、电的展示手段。博物馆的展示要增加科技含量和文化品位,把一般的陈列上升为生动的展示。我们就是要通过直观、生动、形象的展示方式,充分发挥文物启迪智慧、普及历史知识和科学知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要把专业性、学术性和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结合起来,使不同的观众都能各得其所。

    博物馆的陈列内容,还要克服全国各地“同质化”的问题,特别是对历史厚重、文物资源丰富的省份,如河南、陕西等省,更要办出特点、办出特色。比如除了按社会发展史分期和历史王朝年代展示之外,可不可以按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等历史人物,或按历史事件,开辟一些专馆。例如,杜甫[7]是河南人,杜甫的《兵车行》和“三吏”、“三别”脍炙人口,能否作一专题,反映一下杜甫诗作成就和当时社会历史状况。还有汤阴羑里城相传是《周易》诞生地,是周文王[8]被殷纣王[9]拘禁时韬光养晦而把伏羲氏[10]的八卦演绎成六十四卦,即《史记》记载的“文王拘而演周易”之地,也可以通过一定方式进行展示。濮阳的春秋戚城[11]遗址和宋辽“澶渊之盟”[12]等历史事件,都可以通过文物展示出来。就是说,不仅要从以生产工具为标志的社会生产力发展角度,而且还可从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活动方面,多角度展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做到见物见人见精神,增强展示的震撼力。                    (下转四版)

[作者: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