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杭州市钱江区人民检察院开审了一起刑事案件。
你没听错,杭州的确没有“钱江区”,这其实是钱江学院法学分院自行组建的模拟法庭。
法学院里自设模拟法庭,本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特别的是,这一回,庭上的审判人员、控辩双方、被告证人,全是法学院的老师。而庭下旁听的,除了法学院的学生们,还有法院里的正牌庭长和职业律师。
“总说高校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而前提是,育人的先得是应用型老师。我们以前的模拟法庭,都是老师分配角色让学生去练,那我们的老师又有多少能耐?”本着这样的理念,法学院院长王有涛决定先把老师推上庭。
模拟法庭严格踩着现实中的庭审节奏来,服装、流程等细节也很到位。审判长、审判员和控辩双方亮相的时候,台下已有阵阵骚动,而当被告被庭警带上庭的时候,同学们忍不住笑喷了,因为那个穿着亮橘色囚服、铐着手铐的嫌疑人,正是他们的商法老师王利。
他说自己出了一个差,回来就成被告了。而曾在老家县级法院当过庭长,也做过律师上过庭的他,倒觉得模拟被告更有挑战。
他在案件中化身某物业公司离职人员王小利,以向有关部门、新闻媒体及小区业主公开举报该公司向业主违规收取水电费为要挟,向公司索要60万元人民币。公司迫于压力,向他支付了人民币3万元。于是,检察院以敲诈勒索罪把他控上了法庭。
开庭前,记者随即问了几个同学,多数人认为王小利有罪。
同样的问题,院长王有涛笑而不语。事实上,昨天正式开庭前,老师们已经对庭审演练过几遍,结果,控辩双方每次的“台词”都不一样。
扮演证人的学院党委书记私下跟模拟审判长谢凯老师说,“结果肯定是有罪嘛。”谢老师只是淡淡吐出一句:“一切皆有可能。”
庭上的交锋够激烈,一如我们在港剧里常看到的那样,控辩双方在“质问、反对、反对、质问”的回合里不相上下,被告王小利更是亢奋,一会儿指着证人“我们早就认识”,一会儿又振振有词“我只是想要回自己的报酬”,同学们纷纷感叹:“王老师绝对演技派啊。”
而这调侃意味更浓的评价,在一个小时后,彻底转变成崇拜。因为审判长宣判——被告无罪释放!众人哗然。
谢凯老师事后解释,由于控辩双方都不能拿出有力证据证明被告“主观上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本着刑法里“排除合理怀疑”和“无罪推定”两个原则,只能判定“无罪”。
一个大二女生说,这学期刚上了刑法课,经过这次“庭审”,这两个原则一定忘不了。
江干区人民法院少年庭许庭长昨天也被请来旁听,他说,“这个模拟案件,不复杂,但有争议,参与模拟的又都是拥有律师职业资格证的专业老师,有技术含量,是一种不错的实战训练方式。”
当然他也指出,有些细节还不够到位,比如处于保护证人的角度,有时证人声音应做处理。院长王有涛一听就来劲了,接下来要继续升级硬件,“羁押室、合议庭、法官休息室等等都跟上,争取把人民法院的‘巡回法庭’也请进学校来,这样师生就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了。”(本报记者 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