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河南地名管理办法10月15日起施 老街名字轻易不改

2013-10-15 09:41:00 来源: 大河网 
字号  

“洋地名”改不改,要听听居民、商户等相关的人怎么说 河南商报记者 王春胜/摄

  文化路过了新通桥叫二七路、太康路一过人民路就叫商城路……有人统计说,类似一线多名的道路在郑州市超过20条。《河南省地名管理办法》实行前夕,民政部门首次回应“一地多名”、“洋地名”整改思路。

  尴尬

  1

  如果地名“合并”,郑州最古老街道将“断层”

  东大街、西大街实际上是一条路,东里路、西里路也本是“一家”。这样的地名怪状在郑州市区内屡见不鲜。

  最突出的是郑汴路东西延伸线,这条路向西延伸分别叫东大街、西大街、正兴街、中原路,向东延伸叫商都路。

  如果我们开始规范,这条路统一更名为“郑汴路”或“东西大街”,你是否仍然觉得不习惯?

  要知道,东大街曾是郑州最古老的一条街,最早可上溯到殷商时代。虽然史料对此没有记载,但专家推测街区中心应在现在的东大街与紫荆山路交会处。

  这样看来,如果郑州最古老的街道名消失了,历史追溯者也许将在郑州迷路。

  哪些路名能改?今起施行的《河南省地名管理办法》将给地名提供修改依据。

  回应

  “东大街”动不得

  郑州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副处长刁金勇:“一地多名”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条道路分段有多个路名。其主要原因是原来城市规模小、道路较短或没有贯通,之后随着城市框架逐渐拉大,道路不断延伸,原来的路名使用多年并为当地居民所接受,更名成本较高,新延伸路段又起了新路名,如郑州市的东大街、西大街、商都路。

  另一种是同一段道路有多个路名。其主要缘由是道路规划名对外公布并使用在前,而政府批准正式标准地名在后。

  地名管理办法中,保护历史地名是一项重要工作。如果把历史地名都抹去了,就丢失了历史。郑州作为古城,如东大街、西大街等路名就是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很多路名是不可以改的。

  地名管理办法修订后,第一种情况是否需要更名,需充分征求其地名所涉及的居民、商户、单位以及其他有关方面意见,必要时可以举行听证会;对于第二种情况,应使用政府正式批准的标准地名。

  尴尬

  2

  地名一度媚俗,取名迷失自我

  作家齐岸青曾对郑州做文怀古,在对郑州的“读城记”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丧失自己就只好模糊其词,郑州地产商的广告意识和投入应该居于全国城市的前列,开始大家都在争先恐后地用威尼斯、夏威夷、悉尼、罗马、香榭丽舍、纽约金融街等来命名自家楼盘,后到者实在加不上欧美的塞,便羞答答地号称自己是伊斯坦布尔。

  说到底,这是地方经济刚繁荣时,一些“土豪级”开发商崇洋媚外的表现。随着市场的成熟、开发商整体素质的提升,加上地方政府对地名的规范,近几年,“洋地名”新面孔得以杜绝。

  回应

  2009年后,郑州已经杜绝“洋小区”

  刁金勇:“洋地名”多是地产开发商取的。当时命名管理比较混乱,民政部门几乎没有执法手段,无法进行制约。

  2009年后,郑州市地名管理规定出台后,政府部门对开发商有了约束。此后,郑州“洋地名”不再出现新面孔。

  此前已存在并形成习惯叫法的“洋地名”,由于更改成本高,暂时维持现状。一般情况下,是可改可不改的不改,当地群众要求不改的不改。因为地名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具体生活,不是一纸文书,说改就改。河南商报记者 宗雷 齐亚琼

[作者:马婷婷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