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福州无物业小区长效管理路在何方?

2013-08-22 15:22:00 来源: 东南网 
字号  

      无物业小区长效管理,路在何方?

经过整改,三保园小区的面貌得到很大改善。

    

不少无物业小区加装了全天候摄像头。

      硬件改善提升——无物业小区换新貌

      “总算盼来了政府出钱帮我们整治!”7月底,看到施工队伍进驻,开始道路、管道整修,家住鼓楼区华林路省安装公司华林小区的66岁居民卓镛洲喜出望外,“这次,彻底改变小区面貌真的有希望了。”

      这是一个典型的老旧无物业小区,兴建于上世纪90年代,共有7栋楼、300多户居民,原来是省安装公司宿舍区。“小区道路坑坑洼洼,下水道经常堵塞,一到下雨天就污水横流,站都没地方站。”在此住了10多年的老卓对环境脏乱差印象深刻。

      在鼓楼区,类似这样的无物业小区共有653个,约占全区小区总数的56.1%。鼓楼区房管局副局长林艳分析,造成小区无物业的主要原因包括: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住房尚未商品化之前,基本上没有物业管理的概念;很多小区原本是企事业单位宿舍区,后来由于单位破产或房屋产权变更等原因,导致既无物业又无单位管理;很多棚户区拆迁改造后形成的安置小区,仍实行村(居)管理;有些小区因规模小,物业费收不抵支,物业公司进驻之后又撤离。

      因为长期没有物业管理,这些小区普遍存在如下问题:基础设施薄弱,小区道路破损、下水道堵塞、化粪池满溢等现象经常发生;消防设施不配套、路灯缺失、没有保安和安防监控,治安及消防隐患大,偷盗案件时有发生;没有专职保洁人员,脏乱差现象凸显;居民生活便利等方面的诉求,很难得到解决。

      小区无物业,安全无保障,生活不方便,居民意见大。为此,从2007年开始,福州着手推进无物业小区整治,不过当时采取的是“市里补助,街道配套,社区自筹”筹资方式,效力不彰。自2012年起,福州市加码此项工作,整治所需经费由市区两级财政配套,资金保障更为有力。

      以鼓楼区为例,从去年起,该区对3座楼以上较具规模的无物业小区全面整治,此类小区总数153个,去年已整治21个。今年计划整治60个,总投资6300多万元,预计2014年基本整治

      完成。目前,首批21个小区土建部分已完成,并通过综合验收,园林绿化、安防探头安装正在推进。第二批21个小区已陆续进场施工,余下的18个小区已进入施工设计阶段。

    

三保园小区物业管理收支情况都上墙公示。

      三种管理路径——引进物业、政府托管、业主自治

      如果说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等硬件相对容易做到,但后续的管理则不可能一蹴而就。无物业小区如何实现常态管理,持续维系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始终颇费思量。鼓楼、台江、仓山等地的区、街道及社区联手探索了多种管理路径,但都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挑战。

      无物业小区整治之后,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成立业主委员会,引进物业公司进行管理。不过,在现实中,很难实现。仓山区临江街道的观海新村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共有住户224户,物业费一个月都收齐了也就六七千元。因为收不抵支、几无利润,2011年3月,好不容易引进的物业公司突然撤离,此后再也没有物业公司愿意进驻。

      据了解,造成物业进驻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这些小区规模偏小,一般只有300户左右,且大多没有配备电梯,物业费收费标准较低,每平方米只有0.4元左右,每个月物业费总额不到1万元;二是物业进驻至少要配备四五名保安、保洁员、楼管员,一个月仅工资支出就要六七千元,再加上办公经费支出,物业公司利润较为有限;三是这些小区基础条件有限,需要修修补补的地方较多,而且,一些居民由于观念因素拒交物业费,这也让物业公司有所顾忌。

      在市场之手作用有限的情形下,鼓楼区探索由各街镇组建成立物业服务公司,承担各个无物业小区的公共服务及日常养护职能,政府予以政策倾斜并拨付一定的财政补贴以维持其正常运转。今年1月,洪山镇组建的洪科物业公司已介入福屿一区、二区及明望新村等无物业小区管理。“我们托管之后,小区面貌渐渐好起来,居民交物业费的积极性提高了。物业收费加上政府补贴,目前基本上能维持公司运转。”洪科物业公司经理刘一清介绍。不过,这种一定程度上由政府“包办”的物业管理形式,到底能走多远,还有待考量。

      在无物业公司进驻,政府托管也不易办到的情形下,很多小区开始“自治”突围。仓山区观海新村在物业撤离之后,于去年5月投票产生了13名临时业委会委员,进行自治管理。此后,业委会募集捐款,争取资金,整修环境,让小区旧貌换新颜。目前,物业费缴交率接近100%,小区管理渐渐步入正轨。

      不过,业主自治也面临着诸多瓶颈和困惑。一方面,小区没有公共维修基金,大修大补缺乏固定资金。每个月收的数千元物业费,仅能勉强支付4个保安、1个保洁员的工资。另一方面,业委会主事者大多年事已高,以后谁来接手是个问题。再者,由于不是正规的公司或社团组织管理,没有账户和发票,资金往来安全和透明度仍寄托在个人信誉上,而不是法律意义上的有效监管。

    

      一个有益探索——“民非”组织参与物业管理

      在政府、无物业小区居民进退失据的情势下,台江区苍霞街道率先引进“民非”组织参与无物业小区管理,是一个有益探索。

      这个探索首先在三保园小区实现。这是一个拆迁安置小区,共有5座楼247户住户,于2005年入住。这里曾经有过两任物业公司,但由于物业收费标准太低以及管理不当等诸多因素,物业公司难以为继。2010年5月,第二任物业公司撤走,小区环境脏乱差问题凸显。

      情急之下,83岁的张汉卿联合4位热心居民,在街道和社区支持下成立了居民自治管理委员会。5位老人为小区事务热心奔走,赢得了小区居民的支持,物业费缴费率达90%以上。目前,小区物业费收入和汽车车位管理收入,除了支付人员工资,还能有所盈余,他们又把这些钱回馈给小区居民。

      不过,5位热心老人始终有所顾虑:这个组织不够“名正言顺”、票据不正规、收入只能存在个人户头。“真希望有一个正规组织来接下小区管理。”管委会主任蔡智锦说。

      正是这样的契机,2012年9月,苍霞街道决定介入,但不由政府“包办”,而是由“民非”组织(民办非企业组织)——苍霞街道家园事务服务中心介入管理,使之正规化。这个中心是由苍霞街道的三保、苍霞新城等8个社区共同出资3万元,于2012年6月在民政部门注册成立的非营利性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家园中心主任林丽芳介绍,无物业小区的所有收入都将存入家园中心的银行公共账户,并由中心聘请的专职会计、出纳等统一核算,提供正规票据。如果小区管理到位,物业费收取率已达90%以上仍收不抵支,那么所差管理费将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贴补,比如由家园中心派保洁员或保安到社区服务,而这些人的工资由政府买单。

      三保园搭上家园中心这个平台后,“现在,我们仍然是自治管理,但更规范了,所有的收支都能提供清晰的账目,也能提供正规发票,小区居民也更放心了。”管委会会计黄仕涛说。

      苍霞街道党工委书记徐超介绍,苍霞街道共有29个无物业小区,多数是像三保园这样的拆迁安置小区,引入物业公司或成立业委会很难操作。经过家园中心这个合法的“民非”组织平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介入无物业小区管理,可以实现以人管事,规范有效。

      自去年9月试点以来,目前苍霞街道家园事务服务中心已吸引苍霞新城、三保、万侯、河下等6个社区13个自管无物业小区加入。由于收取的物业费远低于市场价,管理精细服务贴心,小区居民缴费积极性高,现在每个小区基本上实现收支平衡,还能略有盈余。据悉,台江区拟在全区推广这一经验。

    

      市场之手也并非万能

      □段金柱

      因历史原因形成的无物业小区,及由此带来的卫生不洁、安全失控、管理真空问题,不仅是福州独有的现象,一定程度上也是全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如果说硬件改善通过加大投入、强化建设尚可容易实现,但软件提升——长效管理却是不容易办到。

      原本,居民小区借助市场之力,引进专业物业公司进行管理是最有效率的。然而,在无物业小区,恰恰会遭遇市场“无形之手”失灵的尴尬,这也给探索常态、长效管理带来更大挑战。

      一家物业公司进驻一个小区,肯定要测算预期收益。无物业小区由于自身基础条件薄弱、规模偏小、物业费收费标准较低等的制约,即便物业公司进驻了,低水平的收益预期必然会和不怎么优质的服务相伴相行,反过来又导致居民缴费意愿降低。久而久之,形成“收费少—利润低—服务差”的恶性循环。原本有效进行资源配置的市场之手,肯定会失灵,记者调查的所见所闻也证明了此点。

      无人管的情形下,很多居民求助于街道和社区,但后者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街道和社区本身事务繁多,无暇他顾。为此,鼓楼区一些街道成立物业服务公司对无物业小区进行托管,但这种政府包办的管理方式到底能走多远,尚待观察。

      无奈之下,很多小区被迫选择业主自治管理。但这种自治始终面临着两大问题:一是资金、账目往来不合法规,透明度和公正性不够;二是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担忧——目前参与自治管理的大多是退休老人。两大瓶颈问题的叠加,让这种自治如何长效延续成为疑问。

      在市场失灵,自治管理面临不确定性挑战的情形下,台江区苍霞街道探索的引进“民非”组织参与无物业小区管理,无疑具有较大的启示意义。一方面,它解决了自治管理“身份不明”的问题,让资金往来更加规范;另一方面,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弥补了物业收费不足的问题。简而言之,通过政府搭建平台,业主自治管理,实现了小区的和谐安宁。

      不过,细究之下,这一模式发挥最大效力的基点仍然是业主自治管理,因而,它同样面临着上述纯粹自治管理的瓶颈问题。如目前较为成功的三保园自治管委会的5位老人就很担心后继无人、管理失控。抛开此点,自治管理如能一直长效持续,那么,引进“民非”组织参与无物业小区管理,无疑是目前较为给力的有效方式。

      放眼全局,跳脱来看,无物业小区如何长效管理,也是如何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国内其他城市的探索来看,也没有一个周全、可持续的模式。不管如何探索,最终的目的是要居民受益、生活便利、小区安全卫生。福州几个城区的探索仍在持续,我们乐观其成。

[作者:张玉玺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