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某试飞团团长邓友明认为,追求卓越,挑战极限,是空军试飞员与生俱来的特质。
那是一个让邓友明难忘的日子。
那年初冬,某高原机场,邓友明和机组成员驾驶新舟60飞机,执行空中结冰课目试飞。空中结冰是飞行的大敌,全世界每年都会因为飞机结冰而摔掉飞机。这次试飞,要求机翼和尾翼翼尖结冰厚度达到25mm。
试飞那天,云层既厚又密。云层中可见漂浮的过冷态水,这正是空中结冰试飞的绝好条件。
在3000多米的高空云层中飞行,如同夜航,稍有闪失,就有可能撞山。随着机翼前缘结冰越来越厚,飞机越来越难操纵,机头下沉,飞机开始飘摆不定,发动机叶片转起来很吃力。邓友明明白,叶片翼尖已开始结冰。但为了取得完美的结冰数据,他决定延长飞行时间。3个小时后,失速出现了,飞机像铁砣一般坠向地面,“贪婪”的邓友明才和机组驾驶飞机着陆。
科研人员一测量,翼尖结冰已达35mm,机翼部分已结成冰砣,远远超过了世界公认标准。
60多年来,试飞员身上有太多这样的故事我们无法翔实记录,只能撷取其中的几个片断——
李中华驾驶歼教7试飞80多架次,经历13次重大致命空中停车和意外险情,验证探索了三角翼型战机平飞、侧飞、倒飞尾旋等技术,创造了国产战斗机在大气层最快飞行速度纪录,拓展了战机性能,填补了我国航空史上空白。
邓友明创造了运输机失速转角87度世界纪录,超过国际警戒线3倍多。
徐鹏德、吕振修在运-7-200A型飞机上首次完成了失速适航试飞,填补我国航空史上的空白。
空警2000试飞任务的圆满完成,结束了我国没有预警机的历史,为提高我军空中作战能力做出突出贡献。
-总有梦想在远方,追梦人永远在路上。多年来,一代代试飞员秉承“蓝天试剑”精神,胸怀报国梦、实践强军梦,为我国航空工业和空中力量的蓬勃发展前赴后继,先后涌现出4名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试飞英雄,10人荣立一等功、310人次荣立二等功。
“苦”字当头,激情依旧,他们是乐于奉献的“精神仪仗队”
执戟钩沉,抚剑凝思,一股风雷激荡的试飞历史,令人肃然起敬。
1952年,为满足抗美援朝作战需求,在一无试飞条件、二无试飞经验、三无试飞队伍的情况下,3名空军飞行员就以不惜一死的“拼命三郎”精神,用短短9个月,就把473架修理修复的飞机飞上蓝天、送上战场。从此,一代代试飞员与国防科技战线一起,开创并见证了我国航空事业发展的辉煌。
试飞部队组建初期,前辈们经历了太多坎坷——
所址多变、归属多变、任务多变。他们辗转过城镇、驻足过乡村,攀越过高原,驰骋过平原;跑道曾经是简易的泥土地,塔台曾经是试飞人自己搭建的“窝棚”,飞机曾经是修修补补的“万国货”……经历过“干打垒”的苦涩年华,品尝过“瓜菜代”的劳碌辛勤,还有那动荡无序困惑的岁月,纵然百亩荒滩野草凄迷,也难挡期盼祖国强大的豪情。
1951年,为了配合试飞部队组建,洪都机械厂开始兴建。
起初,厂房只能翻修苏联进口的初级教练机、中级教练机和单发螺旋桨式教练机等,为了确保完成翻修后飞机的试飞任务,1952年,年仅22岁的飞行团中队长段祥录,被抽调为试飞员。当时,飞行保障的设施以及保障人员的业务水平还很低,只有一块草地机场,一部电台,一块“T”字布和两杆红、白色的指挥小旗,这是他们的全部家当。
飞行日,段祥录既要亲自检查跑道,又要亲自检查塔台,还得亲自检查飞机,亲自研究气象,亲自定下起飞决心……指挥员、机务保障、试飞员等等所有角色,他一身担当,“里里外外一把手,天上地下一人抓。”上天后,没有地面指挥员,他找来不懂飞行的工厂干部,简单交待要点后代替。一个飞行日,往往同时飞几个机型。有时从这架飞机上刚下来,又转到另一架起飞,有时在这架上刚飞完航行,又转到那架上飞特技……只有22岁段祥录,挑起了试飞的全部重担,胜利地闯开了局面,为试飞新中国国产的第一架飞机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