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岁月留痕 试飞人讲述记忆深处的“航空梦”(图)

2013-08-22 13:00: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字号  

资料图:1956年7月19日首飞,试飞员吴克明登上“中0101”歼-5飞机。

  中新网8月22日电 飞天,是中华民族最早最远的梦。从远古的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等神话传说,到明代万户进行人类最早的火箭升空试验,中国人的航空梦已做了几千年。

  春秋时期,木匠的祖师爷鲁班就开始削竹制鸟,名为“木鹊”,上天后可以三天三夜不下来,这是古代中国人最早设计出的飞行器。

  古代中国人还曾设想像鸟儿那样有一双翅膀,自由翱翔太空。这种身有两只巨大人工翅膀的“羽人”,最早出现于中国。有记载的最早一位“翼装侠”是西汉末年人,他用鸟羽制成了两只人工翅膀,借此飞越数百步才落下来。

  前不久,“神十”成功往返太空。中国“航天梦”的凯歌高奏,源于中国人的“航空梦”的大功告成。祖国的航空事业跨越式发展,记载着一代一代的航空航天员和科学工作者的艰辛探索。可以说,先有中国人的“航空梦”,才有时下的“航天梦”。

  中国人航空强国梦始于冯如。

  算起来,中国人的航空梦源于1909年,那一年,中国“航空之父”冯如驾驶自己研制的飞机飞向蓝天,离美国莱特兄弟研制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有动力飞行的飞机飞上蓝天的时间只差了6年。

  祖籍广东恩平的冯如是中国第一飞机设计师、创造者和飞行家。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1月9日,广东光复。冯如以极大的热情积极投身革命,孙中山对他的事业很重视,任命他为广东革命政府飞机长。中国第一支革命军飞行队伍在冯如的率领下诞生了。1912年8月25日,为普及航空知识,激发广大群众和华侨保卫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冯如在广州效区的燕塘参加飞行表演,因飞机坠毁而不幸逝世,时年29岁。冯如临终前,仍然念念不忘祖国航空事业的发展,他告诫助手朱竹泉:“勿因吾毙而阻其进取心,须知此为必有之阶级。”11月16日,临时大总统发出命令,“以少将阵亡例给恤”,将事迹宣付国史馆。遗体安葬在广州黄花岗烈士陵园,并立碑纪念,被尊为“中国始创飞行大家”。

  近年,中国空军把冯如誉为“中国航空之父”。美国人则把冯如称为“天才的发明家”,由美国后备役美国空军中校和民间飞航巡逻队的格兰发起为冯如竖立铜像,并于2009年9月19日举行揭幕仪式。据悉是继孔子、林则徐后,美国人为中国人所竖立的第三个铜像。

  冯如一生,对自己钟爱的事业锲而不舍,直至舍生忘死。他没受过多少学校正规教育,他的成功,源于他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矢志攻坚的精神。

  正是这种精神,成就了中国人实现“航天梦”。

  新中国航空工业在走过一个甲子的光辉历程后,逐步形成了专业门类齐全,科研、试验、生产相配套,具备研制生产当代航空装备能力的高科技工业体系,已研制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与发达国家在役航空装备性能相当的航空器,大幅度地缩小了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我们实现了从“白手起家”到“比翼世界”、从“跟踪学步”到“同台竞技”、从“打工者”到“对等合作”的历史性转变,跻身能够研制先进的歼击机、歼击轰炸机、直升机、教练机、特种飞机等多种航空装备的少数几个国家之列,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国防现代化建设、社会科技进步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作出了重大贡献。

  “只有飞行才意味着一切。”世界航空先驱、德国飞行家奥托•李林塔尔的这句话要说明的,正是试飞的重要性。用航空工业人的话说,试飞是“航空科研之魂,画龙点睛之笔”。

  诚然,国家航空工业辉煌发展的背后,离不开一个群体:空军试飞员。

  这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与传奇故事的队伍!

  翻开岁月的影集,展现给我们的是人民空军试飞员50年青云不坠的信念!

  让我们一起去探寻他们过往的足迹,寻找那一个个不寻常的春夏秋冬。

  上世纪50年代中期,为解决航空技术发展中面临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促进航空工业发展,我国参照前苏联的航空工业管理模式,在全国范围内选址,建设飞行试验研究机构,最终确定在阎良的空军第11航校旧址上建设试飞院。

  至此,结束了中国没有飞行试验研究机构的历史,开创了新中国的试飞事业。我国也成为继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独立飞行试验机构的国家。

  国家利益,民族复兴。从此,这里,承载担当着国家的使命、民族的希望;这里,创造记载了中国航空史上许多个第一;这里,见证铭记了人民空军试飞员搏击长空的身影胆魄;这里,铭刻记录了人民空军试飞员血洒长空的忠诚奉献。

  在试飞院,有这样一张由画作翻拍而成的照片。照片中,在一架飞机前,有一二十人排起长队,把盛在洗脸盆中的油递给站在飞机上的人,再由他们倒进飞机的油箱。好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一幅画反映一段历史。某试飞院成立之初,老一辈试飞人艰苦创业,硬是用脸盆将借来的飞机油料加入飞机油箱里,实现了首次飞行。

  创建之初,不但物质条件极其匮乏,连最基本的试验设施也不具备,只有临时从工厂抽调的一些工人,试飞员也只有寥寥数人,包括场地在内,各种硬、软件条件几乎无法满足试飞要求。针对困境,试飞人“一边建设、一边研究,迅速发展、逐步建成”,整修机场、解决设施、组建队伍,马不停蹄地为试飞创造条件。

  他们用简易的角铁搭建了塔台指挥室等设施,大概也就几平方米。亲历过这一时期的老试飞员对此记忆犹新。继首次飞行后,试飞院很快又接下WG-2高度表的试飞任务,并于同年实现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架次的飞行试验,由此迈出了中国试飞的第一步。

  万事开头难,完成WG-2高度表试飞任务后,红专502鉴定试飞,某型发动机,歼-5、歼-6、强-5飞机试飞研究等任务接踵而至。从60年代到70年代初,试飞人经过大量任务的磨砺,基本掌握了从亚音速到超音速飞机性能试飞的科学规律,掌握了发动机的基本试飞方法,同时具备了机载航电、武器系统的鉴定试飞能力。尤其是在尾旋试飞、歼-7气动导数和副翼效率试飞、颤振试飞等高难度风险项目上取得重大突破,创立了一套符合中国实际的试飞方法。

  在歼教-5进行失重试飞时,试飞员李玉璞、单克川和科研人员一起,经过反复研究,成功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飞行方法,填补了我国失重飞行技术的空白。试飞员王金生驾驶歼-6进行了96次空中起动试验,打破了空中起动的神秘感和人们的恐惧感,为以后各型飞机的空中起动试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时光,总是来去匆匆。

  十一届三中全会给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转折,沐浴着改革的春风,包括航空工业在内,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迎来一轮发展高潮,试飞事业也结出累累硕果。

  这一时期,试飞院率先完成“两7”(歼-7、运-7)、“两8”(歼-8、运-8)、一机(歼8-Ⅱ全天候)、一发(涡喷6甲发动机)、一弹(PL-5导弹)的定型试飞任务,走过了其他国家需要两三倍时间才能走完的发展历程。

  这个时期,打响了我国家航空史上著名的“三大战役”。

  1984年到1987年三年期间,试飞员群体第一次以大会战的形式,完成了歼-7Ⅲ、歼-8Ⅱ和歼教-7,3种新机同时进行鉴定定型试飞。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三型新机同时提前完成设计定型试飞任务,创造了航空科研试飞史上的奇迹。这一奇迹被人们称作“航空三大战役”。期间,试飞员仅处置空中停车险情就达160余次。“试飞英雄”黄炳新在歼8-Ⅱ战机试飞中,曾先后10次遇到重大险情,次次化险为夷,并飞出该机型最大/小速度、最高高度(升限)等10个“最”;试飞员谢春阁在歼-7Ⅲ试飞时,起落架无法放下,经过19次启放努力后,最终化险为夷……

  “三大战役”吹响了试飞员群体不断奋进的号角,试飞工作相继在各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航空装备鉴定试飞和适航审定试飞方面,先后完成了“空中加受油工程”空中对接试飞、“飞豹”设计定型试飞、直-9武装型直升机设计定型试飞等任务。其中,“空中加受油工程”的试飞成功填补了我国空中加油飞行试验技术的空白,使我国进入该技术世界先进行列;“飞豹”定型试飞中,试飞员们凭借过人的胆识和高超的技艺,正确处置空中大量漏油、座舱盖飞掉、无方向舵着陆等重大险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蓝天奇迹。

  飞行试验研究机等试飞设施方面,他们先后试飞成功素有“空中魔术师”之称的两代变稳机、高速弹射试验机、第三代磁记录系统等。

  如果说建院初期,与美、英等国家相比我们还“望尘莫及”的话,那到上世纪末,在很多方面,我们可以说已经能够“望其项背”了。

  近期,我军首批列装的直-10武装直升机,使陆军空中火力打击能力实现质的跃升;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首型舰载多用途战斗机歼-15,在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上,顺利进行了起降飞行训练。歼-15作战半径大、机动性好、载弹量多,可遂行制空、制海等作战任务,配挂多型精确制导武器,具备远程打击和昼夜间作战能力……这两型飞机,都是空军试飞员完成科研设计、新机鉴定等全程试飞,而获得了通向蓝天的许可证。

  从“脸盆加油”成功完成首次试飞,到“航空三大战役”,再到当今的国家航空工业大发展,英雄的人民空军试飞员不怕困难、不怕牺牲、连续作战、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作风得到了充分展示。

  61年的历史汇聚了空军试飞员群体的辛勤和汗水,凝聚了空军试飞员创造的累累硕果。从试飞我国制造的第一架单引擎螺旋桨飞机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第三代战斗机,英雄的人民空军试飞员用忠诚、智慧和汗水铸造了中国航空科研之魂,用画龙点睛之笔让中国的30余种飞机、20余种发动机、1500多项机载设备插上钢铁的翅膀,犹如龙腾东方,翱翔在祖国的万里蓝天!

  历史的长河中,冯如、徐舜寿一代代航空伟人走过,他们有着共同的信念:航空救中国。如今,伟人已成为永恒,这方土地上的空军试飞员们也有着共同的理想:航空报效国家。

  从诞生的那一天起,空军试飞员群体就在人民的关怀,嘱托和期望中成长,就在各级领导一如既往的关爱、支持、帮助中壮大,如此,才成就了这一番番事业和今天的天地。

  鹰击长空,展翅翱翔;着眼未来,蓄势待发。在国家、民族最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在这里迎难而上,过去曾经迎风破浪,未来也会充满荆棘坎坷。但,总有一种力量能带领他们破浪前行,在祖国浩瀚的长空,试飞人将用智慧、汗水和意志,继续巩固和延伸祖国的蓝天长城。

[作者:张海桐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