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零点整,基隆八斗子望海巷,人山人海。一年一度的基隆中元祭最高潮,在此上演。
烟火映衬下,海面上被点燃的中元祭品,带着民众祈祷平安的祝福越燃越旺。这个沿袭自漳泉的民俗活动,至今已经159年了,祭典除依古礼和传统外,还融入了诸多现代元素,并用浓浓的人情味串联各类巡游民俗表演,打造出一场热闹的民间嘉年华,成就“东方万圣节”的独特魅力。
水灯、烟火、鞭炮声
一个祈祷平安的“万圣节”
8月20日(农历七月十四)23点许,导报驻台记者乘坐的大巴抵达中元祭举办地——望海巷时,路上车水马龙,没有停歇的喧嚣,让人很怀疑此刻已近午夜时分。
随后,进入沿海岸防波堤而设立的主会场,导报驻台记者目之所及,皆是手持祭品、面目虔诚的信众,更有造型各异、制作精美、金光闪闪的“水灯”(祭祀用的纸糊房子)。按照惯例,中元节一到,“水灯”要被依次点燃,然后放入海中,以此普度各界孤魂幽灵,保佑国泰民安。此外,防波堤上,坐满了专程赶来体验中元祭的各地民众。
祭祀当晚,“潭美”台风正进逼台湾北部。受其影响,海面风浪渐大,但并没有阻挡宗亲们“放水灯”的计划。今年轮值主祭的谢姓宗亲会理事长谢木土笑着说,“要和老天爷赌一把,台风来了,放水灯游行照常举行”。
似乎是忘我膜拜先祖的民众感动了天公,果然一夜没雨,“放水灯”如期进行。除了水灯外,还有基隆市政府准备的万响鞭炮和璀璨烟火。海中祭品燃着火光、空中五彩烟火闪烁,加上浪打涯岸声、民众喝彩声,共同打造了一个为祈祷平安而为的“东方万圣节”。
游客、店家、“三太子”
一场浓浓人情味的嘉年华
基隆中元祭已经被列入台湾“观光局”制定的十二项重要民俗节庆活动之一。活动前后为期一个月,与欧美传统万圣节及日本百鬼夜行类似。每年参与民众都超过十万人。而其发源于漳泉地区,可追溯到清代。那时,福建漳泉先祖入垦基隆,双方因祖籍各异,常因琐事摩擦,衍生械斗,死伤惨烈,对立情势紧张。1853年,双方发生大规模械斗,死伤百余人。后来终有双方大佬出面调解,藉以平息械斗。双方商定,沿袭祖地习俗,将死难骸骨合葬,并举行多项祭祀,并定于每年中元节联合普度,以求社会和谐。
于是,“以阵头取代拳头”的基隆中元祭,逐渐发展为当地最为盛大的民俗活动。这几年,基隆方面更是结合当地相关文化艺术元素,举行艺文特展,安排海外知名团队参与演出。尤其在基隆庙口夜市,中元祭被视为比春节还盛大的节日。
20日晚7点到10点,导报驻台记者在庙口夜市看到,四处挂满标志性黄色灯笼,装扮成各式模样的花车,在民乐伴奏下,鱼贯而入平日只容步行的夜市。游客、店家,不分你我,随着花车“起舞”,并拍手齐声高喊“大家平安”。随着队伍前行,动感十足的“电音三太子”时不时跑到小吃摊前,与顾客热情握手,引得众人哈哈齐乐。此外,花车上还有棒棒糖、棉花糖、坚果等各类零嘴撒落下来,让孩子们群拥而上,捡到兜里,立刻笑脸如花。
常因琐事摩擦,衍生械斗,死伤惨烈,对立情势紧张。1853年,双方发生大规模械斗,死伤百余人。后来终有双方大佬出面调解,藉以平息械斗。双方商定,沿袭祖地习俗,将死难骸骨合葬,并举行多项祭祀,并定于每年中元节联合普度,以求社会和谐。
于是,“以阵头取代拳头”的基隆中元祭,逐渐发展为当地最为盛大的民俗活动。这几年,基隆方面更是结合当地相关文化艺术元素,举行艺文特展,安排海外知名团队参与演出。尤其在基隆庙口夜市,中元祭被视为比春节还盛大的节日。
20日晚7点到10点,导报驻台记者在庙口夜市看到,四处挂满标志性黄色灯笼,装扮成各式模样的花车,在民乐伴奏下,鱼贯而入平日只容步行的夜市。游客、店家,不分你我,随着花车“起舞”,并拍手齐声高喊“大家平安”。随着队伍前行,动感十足的“电音三太子”时不时跑到小吃摊前,与顾客热情握手,引得众人哈哈齐乐。此外,花车上还有棒棒糖、棉花糖、坚果等各类零嘴撒落下来,让孩子们群拥而上,捡到兜里,立刻笑脸如花。
而最令人难忘的是,在混杂的队伍一边,有贴心女摊主,放着买卖不做,专门为花车巡游路过的乡亲摇扇送清凉,嘴里亲切地说着:“辛苦了,辛苦了!”这让应邀前来采访中元祭的几位大陆记者深深感动,“真有人情味”!
猛鬼、精灵、黄小鸭
传统祭祀玩出新花样
已经走过百余年历史的基隆中元祭,早就不再是单纯的民间祭祀活动,每年都要玩出“新花样”。从去年邀请民众装扮成“猛鬼旅行团”加入游行队伍后,今年“鬼怪”再创新,华丽大升级。由一群台湾艺术大学的学生装扮成各式各样的鬼怪,有蓝精灵、鬼新娘、伯爵夫人等近10名“大咖”,以全新的“中元祭鬼怪列车”行驶在传统中式庙宇花车巡游队伍中,别样精彩。(海峡导报记者 张燕娟 /文 特约摄影 陶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