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调查称京沪穗民众生育观念迥异 广州生育渴望较强

2013-08-19 14:41:00 来源: 羊城晚报 
字号  

生育政策关系千家万户和国家前途,备受瞩目 IC供图

    羊城晚报记者 蒋铮

    每一次“单独二胎(单方独生子女夫妻允许生二胎)将破冰”的传闻,都让不少中国家庭兴奋,其中也包括张枫。

    这位曾经当过六年半广东省计生委主任、以大胆言“性”出名的厅级官员,如今是广东省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依然天天和“人口”打交道。工作之余,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赶紧再“抱个孙”。

    “现在年轻人的心态和我们大不同,其实儿子儿媳是双独,随时都可以生,但他们就是不愿意!”张枫也有点无奈,他认为,不要说“双独”家庭、“单独”家庭也该适度放开二胎生育:“生两个比较符合国情,就家庭稳定来说也比较合理!”

    广州表示未申请“单独二胎”

    8月11日,广州市申请“单独二胎”的消息再次甚嚣尘上。

    媒体报道的一条短消息中,因为消息源自广州市人口计生局而让不少人欢欣鼓舞——“针对目前广泛关注的放开单独夫妻生二胎试点问题,市人口计生局也计划在广东省实现国家试点身份后,申请成为省的试点城市。‘当然,这必须基于广州目前的人口承载力及本身城市户籍人口数量。我们也希望在广州人口承载能力范围内,通过适当、 合理的方法来进一步优化广州人口结构’,该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2011年广东省就曾向中央申报过试点“单独二胎”,近期又有媒体披露:“据接近国家卫计委决策层的人士透露,实际上,国家卫计委已经重启‘单独二胎’的方案,最早今年底、最晚明年初或可开始试行。”这似乎让人感觉到:城市人口二胎生育政策的大门,即将敞开。

    但8月12日,广州市计生局却表态:未向国家提出过放开“单独二胎”动议。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顾宝昌曾与17位学者,于2004年、2009年两度联名上书,建议国家着手调整生育政策,有计划地逐步放开二胎生育。然而,假如真的放开“二胎”政策,用足指标的家庭有多少?实际兑现率有多高,至今仍是未知数。顾宝昌认为:应该先试行起来。

    京沪穗民众生育观念迥异

    如果放开“单独二胎”,广州、北京和上海三大城市的人们心态各异,其中广州家庭的生育渴望较强。

    据统计,“十一五”时期,广州市年平均户籍出生人口在7万人左右,总和生育率在1.1-1.3之间。记者调查发现,以广州为代表的广东家庭,生二胎的意愿普遍较强。除了传统观念之外,不少人没有单位的制约,也是重要原因。

    彭晓岚住的天河某小区里,几乎有一半学龄前孩子都有兄弟姐妹。“我觉得完全符合计生政策的情况,很少!”彭晓岚和丈夫属于“单独”,已经有了一个儿子,本来也过得挺安乐。但从前年开始,丈夫就一直劝说彭晓岚辞掉公职,再生一胎。“心里不大愿意,一是我这是铁饭碗,二是孩子总是妈妈带,我辞职回家生子,不仅没了社会地位,甚至比上班还累!但老公已经放话了,二胎是一定要有的,反正这几年之内搞定。我只能盼着国家尽快‘放闸’,两边不误。”

    同样是大城市,上海人的思维方式却截然不同。在育龄夫妇大多是双独的上海,生育率一度降到世界最低的0.7。“生不起,也不想生!”方炜和妻子就是“双独”,按政策能生两个孩子,他们却一个都不想生。在北京,虽然主观上想生二胎的家庭不少,但实际上总和生育率仅有0.71,众多原因中,教育成本高企是最主要的因素。

    不同年龄对“二胎”看法不一

    同样面对“二胎”,记者调查发现,“70后”和“80后”的心态也完全不同。

    林路1983年出生,是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都是潮汕人。正是因为“无后”的遗憾,林路被父亲早早逼着相亲、结婚。林路27岁生下儿子后,听说“单独二胎”政策有可能实施,父亲开始天天“做工作”,想再要个姓林的孙子或孙女。“老人开出了很好的条件:两个孩子他们带,还帮我们换一套150平方米的新房。我也有点心动。但就我自己来说,生不生都无所谓。”

    “70后”则面临更大的压力:一方面,育龄不等人;另一方面,事业上正值当打之年,生孩子势必贻误“战机”。陆灿今年36岁,女儿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丈夫开公司,家境宽裕。但她也有烦恼。陆灿夫妇属于“单独”,但老公一直想生多一个,就算是“单独二胎”不放开,他也要“追”个儿子,大不了让妻子从国企离职几年,等孩子大了再出来“搏”。但陆灿说:“我奋斗了十多年才到这个位置上,回家生孩子?我颜面何存!”

[作者:王安宁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