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牟有个“送水哥”

2013-08-12 15:12:55 来源: 郑州日报
字号  

    本报记者 郑磊 通讯员 鲁卫群

    骄阳似火。

    在中牟县汽车总站东侧,来自周口的务工人员王保国像往常一样来到“爱心饮水点”接了一瓶纯净水,就着馒头完成了一顿午餐。急着存钱给儿子娶媳妇的他,除了拼命挣钱,天天还要精打细算,“对我来说,有免费的纯水喝就很不错了,这样每天都能省下几块钱的水钱。”

    和王保国一样,每天都有几百名务工人员能喝到“爱心水”。但令他们稍感疑惑的是,这个位于中牟县青年路与城东路附近“爱心饮水点”已上岗近一年,但从来都是只见爱心水,不见送水人,“没水了只需要拨打上面的联系电话就行了,会有人送水过来。”

    记者拨通爱心饮水点上的手机号后,对方开门见山:“没水了吧?我这会有点忙,晚会儿送水好吗?”当记者表达采访意图后,对方音调“晴转多云”:“不好意思,我现在不在家,不接受采访。”

    采访碰壁后,记者无奈之下只得求助所属辖区青年路办事处东关村。该村负责人和记者一起踏上寻找“送水哥”之路。

    几经周折,记者先后找到了其在附近的净水机店铺,员工说老板不在;之后多方打听,记者终于在青年路上一家机电维修点见到了这位神秘“送水哥”。

    “送水哥”名叫杨新立,58岁,中牟县郑庵乡小庄村人,“郑州素来是一个有爱的城市,我做的这点事儿真不值得一提。”

    看推诿不过,杨新立道出了设立“爱心饮水点”的初衷:希望能通过实际行动教育下一代,要有善心和爱心。

    “我和李老发都是朋友,他家里的净水机还是我帮忙安装的呢。”杨新立告诉记者,自己从2009年就开始供应爱心水,“当时都是老父亲在操心,后来老人身体欠佳被迫中止。”杨新立说,如今老人已过世,孩子也大学毕业,家中没啥羁绊了,所以今年年初,“爱心饮水点”重新开张,“饮水机都是自己店里的,一桶水也不值几个钱,都是手到擒来的小事。”

    杨新立告诉记者,自己年轻时当过技术员,开办过工厂,知道出门不容易,所以尽力为外来人员提供方便。他介绍说,汽车总站附近是一个自发形成的劳务市场,来自豫东的务工者云集此处,农忙时最多有几千人集中在此,而且此处还是全县环卫工人的集合点,“所以爱心饮水点大有用武之地。”他坦言,不要小看了一瓶水,打工者挣的都是血汗钱,有时候宁可渴着,也舍不得自掏腰包买瓶水喝。

    “爱心是相互的。”杨新立告诉记者,因为有免费纯水喝,所以大家都十分爱惜饮水设备,“除了定期清洗,设备基本没有收回来过,但至今仍毫发未损。”他说,需要水时拨打送水电话即可,自己会尽快派员工送水,尽量不耽误大伙儿喝水。

    “我看过你们郑州日报‘送出一杯水,清凉一座城’的报道,很有爱心。”杨新立坦言,对于本报的倡议,他本人积极响应,并打算号召更多爱心人士加入其中,“比如说搞一个爱心饮水联盟,让更多的户外工作者享受到清凉。”

    “我们很注重辖区人员的道德文化建设,如今助人为乐已渐成气候。”东关村村支书毛强表示,今后将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更多贴心服务,让他们来中牟务工有家的温暖。

[作者: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