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私营电视台“电视5台”最近播出了一档恶意中伤当地中餐厅的节目,甚至暗示中餐厅用“人肉”做菜。在演播室里,制作这档节目的“电视5台”女记者阿伊达·尼萨尔情绪激动地呼吁西班牙相关政府部门介入,让西班牙人不再吃“肮脏的中国饭”。该报道严重抹黑了中国人的形象,引发西班牙中餐协会和华人社团的强烈抗议。
赵海建:我看过节目内容之后,确实感觉很雷人。这完全是一次先入为主式的报道,在采访之前,阿伊达就已经对中餐厅的卫生情况进行了主观判断。
而阿伊达对采访的选择上也别具用心,所采访的3个西班牙人恰好都是不喜欢中餐的。
李明波:我觉得这件事本质是文化的冲突,这背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我们的海外华人在当地社会的融入度还不够。
我去过很多国家的华人社区,发现他们都是生活在一个比较封闭圈子里,周围接触的只有华人,与当地人之间缺少沟通,长期这样下去就比如会产生文化上的冲突。
党建军:沟通当然是一个问题,但沟通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在任何国家,总有一些人始终会对你抱有成见。就像在这次事件中,这个人本身就可能对中餐有偏见。
所以说,这个节目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搞臭中餐。
李明波:实际上,东西方饮食文化有一个重要的差别,就是在烹饪方法的不同。抛开这档节目辱华的性质不谈,中餐的烹饪会产生大量油烟,影响中餐厅的卫生形象。而西餐往往少用油,餐厅的卫生条件会好很多。这种视觉上的感受可能让有些西方人对中餐有成见。
需要多点《舌尖上的中国》
赵海建:对,中餐大多数需要高温热炒、还需要放很多油。事实上,欧洲许多国家的媒体都对中餐厅进行过批评性的报道。比如,意大利媒体在今年3月份就有过。此外,法国和德国也有过报道。
李明波:这时候,为中餐正名,最有力的工具就是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党建军:对,中餐厅在做好自己生意的时候,也应该做好宣传活动。让人家认识到,中餐不仅美味,而且制作过程很卫生。如果有条件,可以在当地电视台搞一搞中餐的推广节目,事实胜于雄辩嘛!
李明波:这就回到刚才的话题,华人社区与当地主流社会其实是脱节的,要想在当地媒体宣传中餐,目前难度很大。
赵海建:虽然这期节目只是报道了中餐厅,但可能是整个社会对华人群体相关印象和态度的一个缩影。而由于媒体的传播和放大功能,又强化了这种印象和态度。事实上,当地媒体对华人缺乏真实客观的了解。
李明波:对,假如当地人对华人没有偏见,这种节目就没有必要做,它需要迎合持有这种偏见的观众。
赵海建:这次报道不仅涉及卫生问题,还提到非法务工问题。其实,该记者去年7月就指责从事鞋类批发的华商非法雇用“黑工”,以不正当经营手段打压当地鞋商。
而在当年10月份,西班牙方面针对华人鞋商采取了一次所谓的“帝王行动”,让华人形象一落千丈。我觉得,她就是在有目的地进行抹黑。
经济差就把怨气撒给华人
党建军:另外,华人还要适应当地的商业文化。中国人很勤劳,喜欢没日没夜地干活,但人家可能认为你打搅了他们。因为,欧美国家的人都有固定的假日。中国人的店铺不休息,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当地同行的生意。
赵海建:现在西班牙经济形势不太好,很多人失业,而华人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也难免让人感觉不爽。
党建军:我觉得,在这件事情当中,可能中餐越受欢迎,就会抢了当地很多人的饭碗,这可能会在当地引起一些排斥。
李明波:西班牙的失业率很高,年轻人失业率甚至达到20%左右,很容易出现民族主义情绪。
赵海建:其实,西班牙官方也在利用华人问题转移矛盾。比如,去年针对华人鞋商的“帝王行动”就是警方和海关的联合行动,目的就是保护本国鞋商。而这种行动现在力度更大了。
还需提升中国软实力
党建军:我们的反应也很重要。面对自己所遭受的种种不公对待,华人不应该逆来顺受,而要进行有效的维权,让人感觉不是随便好欺负的。
赵海建:但问题是,这些出国打拼的人,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很多人不懂当地的语言。就像这次,许多华人因为语言问题根本不看电视,因此都没有看到这期节目。至于法律,就更不懂了。
党建军:看起来,你一直待在那里闷声发大财,但一出事,你的损失特别大。
李明波:所以说,华人还是要努力融入当地的主流社会。
赵海建:华人也应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努力回馈当地社会,让当地人也能从华人的发展中获益。
李明波:我觉得,除了华人自身的问题外,还涉及到国家形象的问题。我们应该提升软实力,加大文化输出。比如,推进《舌尖上的中国》在海外的播出。
赵海建:西班牙方面也应该反省。抹黑华人也损害了西班牙在中国人心中的形象。在急于吸引中国游客和投资的今天,这对西班牙来说未必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