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广州:亚运会治水至今河涌四成复臭 何日清且涟漪

2013-05-16 11:24:00 来源: 南方日报 
字号  

  部门行动

  提出深层隧道建设构想

  广州治水思路逐渐深化

  通过亚运前的系统治水,治理过的河涌基本实现了不黑不臭,水环境明显改善,但由于原来的截污不彻底,雨污分流实施难度很大,部分支涌没有完全截污,有部分企业向河涌偷排等原因,造成部分河涌水质出现了反弹。

  广州市前些年对部分区域也实施了雨污分流改造,但从实际运行情况看,效果不理想。近日,广州水务局披露了“深层排水隧道”建设构想,引发全城热议。据称,深层排水隧道依靠其较大的调蓄容积实现削减污染的作用,将溢流的污水和初雨调蓄收集在隧道中储存,雨后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同时深层排水隧道具有较大的直径,有很大的过流能力,当遇到强降雨天气,可作为分洪通道进行排水,缓解城市内涝。与雨污分流相比,深层隧道排水系统不但可以减少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且能兼顾解决内涝问题,希望广州的新尝试能取得理想效果。当然提升水环境不仅要提升技术手段,更要加强管理维护已截污河涌、加强执法严惩偷排行为,才能让广州河水清且涟漪。

  治水“三部曲”为何不如预期

  此前的官方口径中,广州亚运治水共耗资340亿元,而平摊到每条河涌上,平均耗资为3亿元每条。据此推算,耗费了132亿元的44条河涌,治水效果为负数。

  “××涌终于成为广州××区一道亮丽的风景。”媒体对河涌治理效果的盛赞,为何这些曾经标杆模板工程,三年之后,再度回复黑臭的旧模样?

  记者了解到,几乎所有河涌的治理工作,都经历了治水“三部曲”,即截污、清淤、补水,而后部分河涌还会加上景观绿化建设。

  截污,指的是把原本流入各条河涌的各类污水沟渠口,统统截流纳入铺设在河涌沿线的污水截污收集管系统,将其输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清淤,则是将河涌底部积存多年的黑臭底泥,统统挖出来,运往他地进行集中处理。

  而截污清淤之后,将处理过的中水,通过泵站沿管道输送至河涌源头,再度冲流下来,重新为河涌补水,如广州著名的三涌补水工程,即是为改善猎德涌、车陂涌、沙河涌这三条流经广州主城区的河涌水质,从珠江前航道抽取大量珠江水,跨越17公里北送至三涌上游,再通过重力流进。

  专家告诉记者,上述治理措施基本也是国际通行的河涌治理方式,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更好办法。

  那么治理过后,河水为何依旧复黑复臭?

  专家表示,目前尚不能给出准确的答案,不过大体上不外乎三个原因,一是有珠江广州段上游可能出现了大量新污染源,二是原有的治水工作不彻底,存在排污隐患,三是依旧存在大量偷排现象。

  广州市水务部门也曾给出过类似的答案,如猎德涌、石井河等河涌,虽然进行了截污清淤,但洪水雨季到来时,为了防止周边地区内涝水浸,去年以来频繁打开截污管道拍门井泄洪,每泄一次洪,就会有大量的污水污泥流入河涌,日积月累就会导致河涌黑臭。

  “又要不水浸,又要河涌水质好,确实挺难。”该负责人认为,根本的解决之道还是实施雨污分流。

  其次,水务部门也承认有部分支涌截污不彻底,如石井河流域有十几条支涌,由于工程经费有限,亚运治水时这些小支涌没有完全截污,平时村里的生活污水不少都直排进入河涌。

  “许多城中村没有建设污水排放管道,要改造只能寄希望于城中村改造。”

  此外,还有部分河涌的上游城市未能截污,导致污水流入下游的广州,如秀水涌的上游在佛山,佛山的秀水涌两岸未实现完全截污,仍存在污水直排的情况。而新市涌上游也未实现全面截污,导致对下游的污染。

  深隧或可根治河涌污染

  对于广州河涌污染状况不断反复的现状,广州市水务局排水处处长冯明谦曾表示,要从根本上解决河涌水质反复的问题,还是要从减少污水排放入手。一是实施雨污分流,二是对支涌实施全面截污,这样即使开闸泄洪也不会造成太多污水直排。

  不过,据了解,广州市前些年曾对部分区域也实施了雨污分流改造,但从实际运行情况看,效果不理想,继续推进雨污分流建设也难以为继。主要原因是老城区房屋密集,地下管线错综复杂,实施空间条件非常有限,且居民意愿难以统一,整体改造难度大,造价极高。即使完成了改造,对后期管理的要求也很高,不允许出现雨水管和污水管混接情况,而现实中监管难度很大。

  而雨污分流若无法实现,必会带来“溢流污染”。

  所谓溢流污染指的是,由于管道长期是雨污合流制,每次一下大雨,管道里的水来不及排走了,就一起冲进河涌,而河道中的污染物,有六七成是来自于溢流污染。

  以东濠涌为例,东濠涌管道截流倍数仅有1倍,管道容量太小,很容易发生溢流污染。据统计,2012年东濠涌共清淤47次,每次清淤都要花2万-3万元。合流制管道系统的溢流污染,也导致每次一下雨,猎德涌、东濠涌臭气熏天。

  水务局也在力推“深隧工程”,希望藉此解决类似东濠涌的“溢流污染”问题。记者 魏方 晏磊 实习生 陈立开 文艺 余伟烽

[作者:张卓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