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中国85后科研团队独立实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2013-04-19 09:26: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字号  

    上排自左至右依次是庞远、常翠祖、张金松,下排自左至右依次是沈洁、郭明华、冯硝。图片由何珂提供

  理想是“能够安安静静地做科研”

  “有趣”的事情不一定能给人成就感,沈洁也经历过这个阶段,中国青年报记者发现,她的转变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为何当下许多年轻科学工作者被诟病浮躁,乃至出不了成果。

  如今的沈洁是“诺贝尔奖级”实验论文的第一作者之一,但她在刚进入实验室的前两年的时间“一篇文章都没发表”。

  读博士的第一年主要是上课和打基础,那时的她发现,课题组的题目比较深,仪器操作起来也很复杂,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培训,以至于她基本处在“摸条件,学习操作仪器,甚至是看文献”的阶段,而身边一些同学已经开始发表文章和出阶段性的成果。她心里越来越焦急,甚至想过“不管是大是小,先让我发一篇文章再说吧”。“心里虽急,但更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和阶段——经验知识都不够,做科研还没入门”。

  沈洁是个兴趣爱好很多的人,在头两年的“非收获季节”里,她也参加话剧社,学跳舞,生活多姿多彩。但在科研方面,出不了成果,发不了文章,她的内心甚至怀疑过“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做科研”。

  最终,她下定决心“不能再这样下去,不温不火地积累着”,必须全身心地付出和投入到科研上。于是,她几乎取消了所有除科研以外的活动,有一段时间基本上一周七天,除了吃饭和睡觉都窝在实验室,有时还要待到夜里两三点甚至要通宵。

  后来,成果出来了。就像她说的,“精力花了,周期到了,收获也就到了”。

  如今再回过头来看没有“论文的头两年”,沈洁更加庆幸,“最开始的积累阶段,自己没有为了发文章而发文章。”她说,“头两年是没必要那么急的,一定要戒骄戒躁,那时候会觉得发一篇小文章也好,现在觉得发一些小文章意义没有那么大了。”

  更重要的是,她觉得,“真的要做好工作,一定要静下心来,要学会舍弃。不能看重太小的利益收获,科研就是要放长线钓大鱼。”

  谈及现在的“理想”或“梦想”,团队里的学生们大多没有过于明确的概念,但是基本的路线却很明确:毕业后继续做博士后,在科研的道路上走下去。

  沈洁的目标就是,“找一个科研组,安安静静地做一些科研。”冯硝、郭明华、张金松等人也不约而同地说,“就是想好好做科研,这件事情很简单,但也很有趣。”

  “我们很少去谈梦想,我有时也会问自己梦想是什么,自己也答不出来。但这并不代表人生是漫无目的的,我也许不知道具体的梦想,但是相信它一定是美好的。”即将到斯坦福大学做博士后的张金松说,“或者说,梦想就是幸福快乐的生活,要一步步地向这个方向努力。”(记者 陈竹 邱晨辉)

[作者:肖媛媛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