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中国85后科研团队独立实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2013-04-19 09:26: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字号  

    上排自左至右依次是庞远、常翠祖、张金松,下排自左至右依次是沈洁、郭明华、冯硝。图片由何珂提供

  类似“牛顿被苹果砸下来”的突发奇想并不适合自己

  按照清华大学和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人员的统计,从2009年开始的4年来,团队已经生长和测量了超过1000个样品。

  整个实验主要分为生长和测量两部分,团队根据每个人的特长进行分工,使效率达到了最大化,冯硝说,“团队里每个人的性格、关注点、特长都不一样,这样团队才会有更多的可能性。”比如冯硝因为经验丰富,在最后的攻关阶段主要负责样品生长;测量则主要是由张金松、沈洁、郭明华等人来做。郭明华被评价为“手特别巧”,因此负责在显微镜下加工、雕刻样品,雕刻一件样品要超过一个小时,她每天要雕上2~4个。而身强力壮的冯洋还要经常推液氦罐子,或者在清华与中科院之间穿梭传递样品。

  “这样就能测得快,测得准,在短时间内发挥出最大的效率,能够有科学发现的时间就会缩短。”张金松说。

  团队成员的生活基本上是三点一线,周一到周日从早到晚都待在实验室,每天早上,冯硝把样品送去给郭明华等人雕刻,加工完毕后降到极低温,再送去测量时,就已经到了晚上。

  他们唯一的放松方式是“体育轻松法”,这也是清华实验方和中科院物理所实验方的传统,比如王亚愚组传统是打乒乓球,而物理所马旭村、何珂组的传统就是打羽毛球。张金松告诉记者,组里的同学进来的时候都打得不怎么样,现在则水平都还不错。

  遇到状态“实在不好”的时候,沈洁就去看场电影,和朋友一起外出聚餐、旅游,甚至“开学术会议”在她眼中也是一种调节的方式,她说,“比如,那些做出一定成果的前辈的讲座里也会讲他们遇到什么问题,曾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低谷期,最后走出来了。这对我们也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方式。”

  冯硝小时候的梦想是当科学家,但当时对科学家的定义很模糊,“就像牛顿被苹果砸下来,理论的东西就出来了。”后来才发现,科研是一种“重复却有创造性的工作”——在看似枯燥的实验过程中,会不断有新的东西冒出来。

  沈洁也有类似的感受,她说,“在外人看来科研很枯燥,但是过程中不断会遇到一些小的困难,我们花点精力解决了它们,获得小的进展,这本身也是挺有趣的事情。”

[作者:肖媛媛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