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村”华西,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率先实现了“别墅村”、“轿车村”、“彩电村”、“电脑村”。
华西,无疑是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典型,但也招来了一些猜疑。在老书记吴仁宝辞世后,关于华西村的种种流言甚嚣尘上,有人说华西村是个独立王国,骄傲而封闭,对本村人和外村人区别对待。记者通过两天的走访发现,华西村并不孤傲,它的包容不只体现在村内部,还辐射到大华西的广阔范围。华西村民,无论新老,抑或是外来打工者,都过着平静而满足的生活。
就像华西六村村民赵良兴说的:“我们现在生活比以前稳定,都要感谢华西村。我们新并入华西村的大华西村民,不可能跟人家小华西村民一个福利待遇,这对人家也不公平啊。我们挺知足的。”
大华西村村民:
是老书记让我们衣食无忧
昨天下午,华西村党委副书记孙海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当地人的思维中,小华西其实是指“龙砂山”以南的华西核心区。这里有民族宫、龙凤广场、农民公园、龙希国际大酒店等标志性建筑。而大华西,指“龙砂山”以北的广阔区域,这里现在叫华西六村、九村等名字,以前则是砂山村、彭蒿村等。
按照吴仁宝的构想,“山南钱庄、山北粮仓、中间天堂”,小华西继续扮演着利用村办企业盈利的角色,大华西主要发展农业,龙砂山南麓(即“中间”)的别墅区是最高档的居住区。
角色的不同,让小华西和大华西从村庄面貌上就有差异。
华西六村就是一个典型的大华西村庄,这里的房屋保持着江南水乡特有的灰白色调。每家门前几乎都有溪流或者水塘,一条青石板搭在岸边,家里的女主人搬把小凳子,就坐在石板上,洗菜或是洗衣。村里没有小华西修剪整齐的灌木,却有错落有致的油菜、蚕豆、荠菜和桃树。这个时节,植物都开着小花,油菜花金黄、蚕豆花微紫、荠菜花素白、桃花淡红。
华西六村以前叫砂山村,紧挨着龙砂山。龙砂山上曾有一大片采石场,砂山村人和周边几个村的村民一样,主业种庄稼,副业采石子。由于无序开采,龙砂山渐渐变成了秃山。2001年,小华西以1652万元的总价买下龙砂山,恢复植被,之后又开辟“华西隧道”,让大华西的产业重新转移到农业生产上。
六村村民赵良兴说:“以前,种田基本上是亏本的,并入大华西以后,每年都有口粮补助,现在不种田还赚钱,挺好。”
赵良兴说,小华西将大华西的农田统一管理,发展生态农业,原先的农民们可以参与生态农业,也可以去小华西的村办企业打工,或者外出打工。按照原先农田的多少,小华西给大华西村民补贴。赵良兴原先有约1亩地,现在每年拿到约1000元的补贴。
大华西每年1000元的补贴,相对于小华西动辄十几万的股金分红微不足道。但大华西人普遍心态平和。赵良兴说,“我现在也在附近的企业打工,家里当然不会指着这1000块钱过活。但老书记给我们这1000块钱,至少让我们衣食无忧,不用担心吃饭的问题。”
赵良兴坦言,村里也有不同的声音,但大多数人是知足的,“我们不可能像小华西那样住别墅,人家也是这么多年辛苦积累出来的,凭什么一下子就给我们那种待遇”。
华西九村的吴祥发62岁,他要比赵良兴多领一笔养老补贴。“大华西村55岁以上的女人,60岁以上的男人,都有养老补贴。三级政府给我们每月180块,小华西每月再给我们180块,一共360块,每月8日,去小华西领现金。”
吴祥发的儿子在北京当兵,家里只有他和老伴、老母亲三人。对大华西与小华西之间的福利差异,他也很淡定,“我觉得很正常啊,再说了,我们这边的定位就是粮仓,没有什么不好的嘛”。
大华西的年轻人,多数都在小华西或者附近打工,因为小华西的辐射作用,他们不愿远行,而是就近寻找财路。在小华西村委,记者还看到一张《大华西慢富家庭补助明细表》,上面清楚列着小华西对大华西慢富家庭的补助金额,从5000到10000元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