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一本《半月谈》只挣一两毛
别人不卖的杂志奶奶卖
坐上83路公交,记者跟着奶奶来到文化路农大东门——她的“星星报刊”小店。
在靠墙的书架上,有专门的一层用来摆放《半月谈》。这是张奶奶报摊上最畅销的杂志,不单农大的学生买,水电学院、轻工业学院,甚至河南中医学院的学生都跑来买。
“多少年了,这本书都没涨价,一直卖两块七,别的报摊嫌它不挣钱,都不愿意卖。”
正说着,一个骑自行车的姑娘过来问:“有《半月谈》吗?”“有,要第几期?”“都有第几期?”“第几期都有。”姑娘很高兴,从今年第1期买到第6期。姑娘是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骑着车已经在东风路、农业路转了好半天,在几个报摊上都没见这本书。
“虽说一本书才挣一两毛,但考研的学生复习用得着它,买的人可多了,一天卖几十本。”
C
为指路,奶奶背下公交站牌 就是想让别人说“郑州人好”
报刊摊在紧邻农业路的繁华闹市,挨着公交站台,每天来问路、求助的外地人很多。
记者发现,张奶奶给人指路非常“专业”。
一个外地口音的男子到报摊前问,去郑州古玩城怎么走。
“去古玩城,你到前面站台坐906路车,到淮河路古玩城站下车,下了车你不用动,往东北角一看,那就是了。”
男子感激地离开。
给人指路咋这么用心?
奶奶说,“十几年前我去南方,在苏州问路,遇到一个老人给我指路,坐几路车几站到,再转几路车,说得特别仔细,那时候我就觉得苏州人真好,回去以后咱得照着人家学,让人家外地来的人也说郑州人好。”
也曾有指错路的时候,奶奶说,有回一个人问东明路在哪儿,我让他从农业路往西走,说在黄河食品城旁边。后来他走了,我想起来西边是天明路,东明路在东边。赶紧让扫地的清洁工帮我去追那个人。
从那以后,张奶奶对公交站牌就特别上心,顾客少的时候,她就到十来米远的站牌处记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