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江苏昆山实施污水集中处理一年 达标率提高两成

2013-01-17 15:40:00 来源: 中国环境报 
字号  

  编者按

  2012年2月,昆山市正式实施“按质论价”结算考核办法,中国环境报刊发了《昆山按质论价确保出水达标》的相关报道。截至目前,办法已出台一年,这一年来,执行效果怎样?各方反响如何?中国环境报记者再次深入昆山一探究竟。

   一年前,江苏省昆山市率先在全省实施了污水集中处理“按质论价”结算新政。江苏省环保厅近日将昆山市的这一新政转发到全省各地,要求各地学习借鉴。实施“按质论价”后效果如何?记者近日专程赶到昆山进行采访。

  新政实施后达标率上升20%

  丁玉东是昆山市环保局副局长,上任后,他主推了对各个污水处理厂实行“按质论价”考核。

  丁玉东拿出了昆山市23家污水处理厂出水达标率的统计台账,他说:“2011年这些污水处理厂出水的实际达标率为70.2%,2012年实施了‘按质论价’结算办法之后,达标率提高到了91.5%。从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悬浮物和酸碱度等5项结算考核指标看,减排效果十分明显。”

  “‘按质论价’新政实施后,如果我们经营的3家污水处理厂稍微放松管理,一年就要损失100万元。”建邦环境投资公司副总经理李茂林说。

  2012年的一天,建邦公司旗下的一家污水处理厂受上游来水冲击,导致出水氨氮指标超标1倍。这家污水处理厂一次被财政扣除了12.6万元的运行经费。

  这在建邦公司内部引起了强烈震动。按照“一票否决权”规定,这家污水处理厂不仅在第二季度被取消评先资格,扣除了1个月奖金,甚至还被取消了年终评选“双百奖”资格,人均减少经济收益超过两万元。

  面对“按质论价”新政,建邦公司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稳定达标是企业第一要务”的目标。李茂林说:“‘按质论价’,就像高悬在我们身边的警钟。千方百计实现多种污染因子稳定达标排放,就成了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

  新政倒逼企业提标改造

  “只有实现100%稳定达标排放,才能领到全额运行费用。”建邦公司2012年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坚持预防把关,加大监测监控频次,由8小时取样监测改为两小时一次,同时把水质监测点位由两个增加到4个

  “增加监测点位,就可以知道深度处理是否还要加药剂,加多少合适。”

  “陆家镇污水处理厂2011年达标率仅为33.3%。2012年新政考核后,达标率上升到了94.4%。”为何这家企业变化这么大?昆山建工公司副总经理沈利斌解开了“谜团”。

  陆家镇污水处理厂是按一级B标准设计的,考核却需要按照一级A标准,所以达标率十分低。昆山建工公司采取TOT方式接手这家污水处理厂后,投资6500万元,对污水处理厂进行了提标升级改造,并进行精细化管理,达标率大幅上升。

  昆山开发区出口加工区污水处理厂达标率也一直比较低:2011年为41.6%,2012年也仅有57.1%。

  厂长汪来才告诉记者,这个厂处理污水的设备都是“老掉牙的”,却要达到一级A达标排放的目标。整座污水处理厂仅有1名操作人员。因此,屡屡超标。2012年7月,昆山开发区决心改变这家企业的状况。他们掏出260万元,从私人老板手中购回了这家企业,并抽掉了5名精兵强将主抓达标排放运行管理。

  汪来才告记记者:“现在,出水达标率已超过了90%。但考虑到这家污水处理厂已‘老态龙钟’,我们正在招标,准备把出口加工区的污水接管到另一家污水处理厂,2013年上半年关掉这家老厂。”

  协管员成为监管尖兵

  “按质论价”新政出台后,全市23家污水处理厂想方设法管好污水处理设施。那么,谁去监管上游接管企业?

  丁玉东告诉记者,目前,昆山市环保局环境监察队伍仅有40名编制,要去监管4万家企业显得力不从心。为此,昆山市在各家污水处理厂发展了一批环保协管员,去监管上游接管企业。

  昆山市环保局发文规定,环保协管员在佩戴标识的情况下,可进入接管企业现场进行排水预处理设施、管网的监督性巡视、检查及对企业环评审批资料的核查,并通过拍照、取样等方式进行取证。

  “截至目前,我们已在23家污水处理厂发展环保协管员60多名,被人称为‘不在编的环境监察第七中队’。”丁玉东说。

  严良是昆山市环保协管第一中队的中队长。他说,如果上游企业不守法排污,就会给污水处理厂稳定达标排放带来不小的麻烦。因此,协管员每天坚持深入到上游排污企业检查监管污水预处理情况。“而且越是刮风下雨,就越要往外跑。”

  汪来才的另一个身份是环保协管员。他告诉记者,他所在的污水处理厂共接纳40多家电子企业的来水。为看牢这些排污企业,他每周都有一份巡查计划,坚持每个月深入排污企业巡查一遍。同时,把12家排污企业列为监管重点,坚持每天登门现场检查。 中国环境报通讯员 陆剑奋 孔谷雨 记者 李莉 闫艳 高杰 昆山报道

[作者:宋亚芬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