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日益增强,发达国家的各类政党越来越愿意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与中共交流的积极性与日俱增。中共与德国政党之间的关系也在此种大环境下积极、健康地迅速发展,形成了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深层次的格局。近日,记者走进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采访了德奥处处长苏萍女士,就中国共产党与德国各派政党间的交流与合作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深入交流。
中国共产党与德国政党和政治组织之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这种良好局面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我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积极发展对外友好关系的积极结果。
中国共产党与德国各政治党派的交流与合作主要体现在政治领域。根据各党的特点不同,交流内容也颇有差异。中共与德国最大党——社民党之间的关系尤显突出,而作为稍晚确立关系的基民盟、基社盟,交流与合作领域也得到了不断提升和扩展。今年年初,中共与德国基民盟首次在江苏南京举行政党对话,两党深入讨论了中德关系以及当前经济危机背景下的中欧关系,对欧洲2020年发展战略和中国的“十二五”规划作了有益探讨。在介绍中共与德国各政党间的交流特点时,苏萍详细介绍说,“我们与社民党的友谊已有很长时间,两党间已形成了定期合作交流机制,主要体现四个方面,即可持续发展对话机制,青年政治家交流机制,人权对话机制,以及对外安全对话机制。此后,我们又与基民盟、基社盟建立了党际对话关系,在很多方面,比如政党功能,面临的挑战以及青年与民众政治家的作用等,都做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此外,在同绿党、左党和自民党的交流中,我们更多探讨的是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政党理论与世界的和平发展以及全球化等主题。面对未来的挑战,双方在交流中都能找到很多共同点,为今后的党际交流与国际合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由于中德两国历史、文化与政治制度的差异,在一些问题上,双方会产生不同见解,因此在寻求共同点的同时消除误解也是中德双方党际交流的必要工作。苏萍认为,相比政府层面的沟通,党际间的交流方式更能促进理解,加深互信,在处理两国关系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德双方因为背景不同,产生政见分歧很正常。重要的是,要本着平等、互信的原则,通过坦诚对话,深入交换意见,我想,这正是党际对话的优势所在。虽然不能完全消除分歧,但通过对话能够加深了解,比如,为什么中国会制定这样的政策?出台这样的政策的背景是什么?正如一位德国政治家所说,当你考虑某个问题时,多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你会看到事物的另一面。我想,这点很重要。”
随着政党间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入开展,中共与德国政党间的交往方式灵活多样,除正式派团互访外,还有出席党代会、举办理论研讨会、对话会、组织专题考察等多种形式。如今,对于高速发展的中国,德国政党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与兴趣。苏萍介绍说,就像某些访问中国的德国政治家所言,中国就像一本厚厚的书,一次的接触远不能品味书中的含义,如果想更多的了解她,就要通过长时间的交流,细品书中精华。“可以说,德国政党对中国的全部都感兴趣。比如,作为如此大的国家,中国是如何实现中央政策到地方的贯彻执行,地方问题如何反映到中央,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中国是如何处理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问题,如何应对城乡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的扩大,农民工问题以及中国的社会保障等等;对外政策方面,他们更多的关心中国如何在亚洲乃至世界发挥她的作用。近些年,德国党派代表团曾多次访华,我们的基层建设给他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提到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大,苏萍介绍说,德国政党对此的关注使我们感受到了来自遥远欧洲的目光,部分德国党派人士也将应邀来华参加即将召开的中共十八大。“党的十八大召开在即,对于中国在十八大后将会呈现一幅怎样的新气象,很多德国党派都表示了关心。他们纷纷表达了祝愿,祝愿中共十八大顺利召开,并希望中国在十八大后,继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向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可以说,这么多年来的党际交往,使得中国与德国政党间的交流与理解不断加深,为中德两国关系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努力。我相信,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德两国将会在新时期建立更加密切的关系,中德友谊会通过不断的党际交流,翻开历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