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电影《雨中的树》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首映礼,影片导演尹力,主演王志飞、丁柳元、王成阳、刘佩琦等到场亮相。中新社发 李学仕 摄
中新网北京9月29日电(张曦)近期,不少献礼影片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如《雨中的树》、《指尖太阳》、《吴仁宝》等,这些影片被封为“新一代的主旋律”。虽然这些电影题材非常好,但如何吸引观众走进影院,依然是一大难题。
诊断1:编剧问题
观众最怕看到“高大全”
支招:用真情才能打动观众
一提到“主旋律电影”,不少观众都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剧情老套,缺乏生活质感,主人公形象概念化,缺乏情趣。《人民日报》曾援引网友观点:“先进模范人物走路稍微有一点问题,我们就知道他一定病了,接下来的镜头是病床吊瓶,美丽的媳妇坐在跟前,他喘息着说马克思不叫我去,再喘息一下跟妻子表达歉意,没有带孩子去成动物园,妻子说你身体要紧云云……”
为什么观众会排斥“高大全”的荧幕形象?曾出演《离开雷锋的日子》的刘佩琦,一针见血地指出原因:“大家上了一天班都很累,他们去看电影是为了去放松,不是去受教育。”同时他也承认,早些年的主旋律电影比较中规中矩,要求思想性比较高,加上没有那么丰富的手法,所以观赏性比较差一点。
其实,在浩瀚的主旋律电影名单中,不少影片都曾获得很高的票房,比如早期的《离开雷锋的日子》、冯小刚执导的《集结号》、周迅李冰冰出演的《风声》、还有上百位明星云集的《建国大业》等,这些电影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故事好看,英雄劳模并非完人,非常有血有肉。
曾担任《孔繁森》、《离开雷锋的日子》、《建国大业》等主旋律电影的编剧王兴东谈到,写主旋律剧本有“三把标尺”,要符合生活规律,符合艺术的规律,符合市场规律。王兴东透露自己在创作《离开雷锋的日子》时曾采访了大量的人物,几乎是变流泪边写作,“现在很多编剧都是闭门造车,没有真情又怎能打动观众,编出的故事十分枯燥。”
诊断2:演员问题
青年演员出演积极性不高
支招:年轻演员应考虑未来转型
一部小成本制作的电影《孤岛惊魂》获得了9000万的票房,让不少人感叹当红偶像的票房号召力十分惊人。
有业内人士表示,众所周知,粉丝效应能促进票房,所以主旋律电影如果能启用大牌明星会让票房变好。但当前的不少主旋律电影里难见大腕身影,有的是因为电影成本很低,有的则是明星不愿出演。提到这种现象,刘佩琦叹口气,无奈地说:“很正常,每个片种都要有战士来坚守,年轻演员走偶像的路就走呗,早晚有一天他们会老的,应该考虑下转型。”
不过,愿意出演主旋律电影的明星也很多,曾在《建国大业》、《钱学森》等影片中有出色表现的陈坤坦言,演伟大人物能感受到不用的视角,“对演员来说,这是一种修为,我会利用自己作为明星的一切可能性,让观众知道这部电影。”
诊断3:观众问题
不了解主角感人事迹
支招:组织观影,多宣传优秀事迹
紫禁城影业电影总监钱重远认为,主旋律电影的困境是很难进入院线晚上的黄金时段,容易被同档期大片“秒杀”。
主旋律电影《杨善洲》就曾与好莱坞大片《杨善洲》“硬碰硬”。虽然《杨善洲》的宣传费高达800万,举办了一场又一场的优秀事迹报告会,但和《变形金刚3》商业化的立体包装相比,依然显出了弱势,不少观众甚至连“杨善洲”是谁都不知道,暴露了宣传不到位的缺陷。
对于观众不了解的现象,刘佩琦建议要组织观影:“就拿《雨中的树》来说,大家可能会以为说教成份比较重,如果他真去看了,就会动员别人一起看。因为现在的主旋律电影在制作上更加优良,更加好看了。”
另外,在40多部电影里饰演周恩来的特型演员孙维民感叹,“因为有的人一听周恩来三个字,可能就觉得很枯燥,很干瘪,其实不是这样的。现在的主旋律电影都非常有血有肉,非常有人情味。”他认为目前媒体对主旋律电影的宣传还不够,“我们要呼唤民族精神,呼唤爱国思想,呼唤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这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