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身份不明,数量庞大, 管理陷入尴尬境地
事实上,电动车的管理和规范并非无法可依。
今年9月1日起,《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新国标正式实施,时速20公里以上、50公里以下,重量超40公斤的电动车被作为轻便摩托车纳入机动车管理,交警部门将对符合机动车标准、同时具有工信部及公安部机动车公告的产品受理注册登记,驾驶者要办理上牌照、考驾照、买保险等手续后才可以合法上路。不过郑州警方对此回应称,目前郑州配套新国标的电动车管理办法尚未出台,警方将暂不执行新规定。
2011年,省公安厅起草了《河南省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对电动车的生产管理、市场准入、登记管理、路面管理等进行明确规范,但是因电动车涉及众多群众利益,对目前在用的超标电动自行车,通过以旧换新、折价回购、发放报废补贴等平稳过渡的原则尚未确定,该办法仍在讨论和修订中。
2009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郑州市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明确规定:“郑州市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内行驶的电动自行车都必须办理登记,未经登记不得上路行驶。具体由交警部门负责电动自行车登记管理。”但由于种种原因,时至今日,给电动车上牌依然“停留在口头上”。
市民闫先生认为:按照新国标,郑州市绝大多数电动车都将被认定为轻便摩托车,而郑州“禁摩”已经多年,政府把电动车当摩托车禁了,显然不可能。如果承认了新国标,那么电动车就能合法地走机动车道了,这是城市管理者不愿意看到的。这就是郑州为什么无法执行新国标的原因。
“事实上,电动车不光是老百姓在骑,也是很多行业的运输工具,比如餐饮速递、邮政、快递、报刊发行、社区医院的片医、治安巡逻队员等都在使用。因为涉及人口众多,利益群体广泛,其中相当一部分又是弱势群体,禁和不禁政府都不愿或不能选择,只好暂时听之任之。”有人分析说。
【建议】
明确其路权,发展公交减少其数量
“电动车管理的难题实际折射了郑州市目前城市交通中路权分配不公的问题。”省社科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告诉记者,“早些年郑州市中心城区相当一部分道路的机动车道拓宽,是通过压缩甚至取消慢车道来实现的。我们把70%以上的道路资源分配给了出行效率最低的小汽车,剩下的30%中公交车又占去了相当大的一部分,人行道又大量地被停车占据,关系到百万人口出行的电动车面临无路可走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