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记者 姜春媛
近日,有媒体报道,郑州市部分农民工子女入学被要求测智商。报道称,郑州市中原区教育局工作人员出具了一份文件,其中规定“学龄儿童智力经市级以上医疗机构测试,智商在45到79之间,原则上到中原区育智学校就读”。一时间,网上关于该不该测智商的话题议论纷纷。家长带孩子测智商的事件也不时见诸报端。给孩子测智商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会对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9日,新华网记者就相关话题采访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陈如平博士。
“要求孩子做智商检测,违反义务教育法的平等原则”
新华网记者:您怎样看待“入学先测智商”的事件?您是否赞成小学阶段就对学生进行智商“选拔”?为什么?
陈如平:测智商并非新鲜事。智力测验只是一种科学、客观地测定人的智力水平的工具。学校或家长通过智力测验来了解学生的智力发展状况,这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小学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是面向全民的教育,谈不上“选拔”。义务教育法要求所有孩子,无论智商高低,都要强制性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要求孩子做智商检测,是先用分数给孩子们排队,再变相用智商把孩子分成“三六九等”,这违反义务教育法的平等原则。
因此,单靠智商测试这么狭隘的评测去测评一切尚未定型的孩子,有把孩子当做“工业品”对待的嫌疑。学校和教师都应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树立正确办学理念,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强化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真正把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关爱每个学生的进步,为他们的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
“研究机构等曾开展学生智商测试,多出于科研需要”
新华网记者:关于小学生入学测智商的相关问题国家是否有明文规定?目前,学生智商测试主要用于哪些方面?
陈如平:自智力测验引入中国后,一些高校、研究机构、医疗机构曾在不同范围内开展过中小学生智商测试,其研究成果主要用于科研,一些专家学者曾从因材施教的角度提倡开展实验性测试,也都是处于科研工作的需要。据我所知,小学入学时包括其他学段或年级可以或不可以给学生检测智商的问题,国家没有文件和法规做出具体的规定。
但现在有一种新的动向,由于一些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给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人为区分重点与非重点学校、按成绩给学校排名,学校对教师提出成绩指标,导致教师要求学生检测智商来“完成”指标。比如,有的学校规定智商在70分以下的学生,成绩不参加班级测评,教师一旦发现学生成绩较差,会建议家长带孩子到医疗机构检测智商。尽管给学生测智商以个案为多,并不普遍,但有关部门应予以高度重视并予以阻止。
另外,还有为数不少的家长从开发孩子潜能的角度带孩子去测智商,希望根据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培养。对于这样一种家庭行为,建议学校可以进行积极引导和有效指导。
“单纯的智商分数不能证明‘天才’还是‘庸才’”
新华网记者:从基础教育发展和学生成长角度看,小学生入学测智商是否有利?为什么?
陈如平:首先,我们要正确看待智力测验或者智商测试。智商测试并非“洪水猛兽”,它只是测量和评定学生智力发展水平的工具,单纯的智商分数并不能说明孩子是“天才”还是“庸才”。
智商测试一般分为几个等级:90-110之间是正常值,大部分儿童都在这个范围内。110-120属于中等偏上,120-130是优秀,而130以上就属于超常,这样的孩子极少。如果智商在80-90之间的属于中下,70-80是智能发育迟缓的边缘水平。
测试的众多儿童中,也有极少数人处于70-80的水平。但智力的高低并不能决定根本问题,更不能与学习能力、事业能力等同,后期的改善、培养更为重要。测试结果只能作为一种参考。
至于小学入学或其他时间段该不该测智商的问题,关键要看其目的、动机以及测试结果用途是什么。如果把智商测试只是当作一种甄别学生的工具,进而对学生采取不公正的教育措施时,它就被异化了,导致的后果也十分严重。如果家长遇到类似问题,可以向当地教育部门举报。
其次,要慎重看待和使用智商测试的结果。据我所知,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哪一种测智商的方法真正能全面反映孩子整体智力发展水平。通过一张卷子来给孩子“定终身”“贴标签”,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心理影响,使他们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在未来生活中缺乏自信,甚至放弃学习。科学地说,绝大多数学生的智商都属正常。造成学生学习成绩高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应片面强调“智商”问题,还要分析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等。因为学习方法不当而造成学习成绩下降,在成绩下降学生中具有普遍性,它是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原因。
另外缺乏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和学习兴趣狭窄等也是制约学习成绩的原因。因此,为保证老师的效绩,非要给原本天真聪慧的孩童贴上“弱智”的标签,这是伤害孩子的“软刀子”。
我建议家长和老师应该多从教育方法上下些功夫,积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多鼓励孩子,不要轻易把学习成绩与智商挂钩,谨防智商测试对孩子心灵的摧残。
“发达国家在学生智商测试方面十分慎重”
新华网记者:发达国家在智力测验方面有哪些经验可以参考?
陈如平: 尽管智力测验在一些发达国家早已推行,其测试技术和操作流程也比较成熟,但这些国家在是否给学生进行测智商的问题上,也是十分慎重的。
据我了解,一是严格把关测试对象。通常需要测智商的儿童主要有几类:有行为障碍的儿童、发育迟缓的儿童、因疾病导致智力障碍儿童、有学习障碍的儿童。如果没有上述症状一般不需要测智商。
二是强调自愿原则。通常的做法是根据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建议,本着家长自愿的原则,到相关心理咨询机构或者医院进行测试。家长在带孩子做智商测试的时候,还要配合测试人员完成测试。此外,还要对孩子隐瞒测试的结果。
三是对智商测定的条件要求极其严格。在一些发达国家,测试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有教育学方面的知识、懂得孩子的心理。整个测试区域的环境和氛围,例如光线、室内陈设、温度、湿度等都有严格标准,包括测评人员说话的方式、速度、声调、面部表情等,也都有相应的要求。因为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到被测试的孩子,最终影响其测试结果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