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北京房山安置房全部验收交用

2012-08-06 08:32:00 来源: 北京日报 
字号  

  一条柏油路,盖住了工程车碾压数日的土坡;柏油路分岔,成了一条条水泥小道;小道通往一排排枣红色、乳白色外墙的小屋;屋里点起灯来,照亮了一个个期待温暖的家庭。昨日晚间24时以前,房山区5731间安置房全面完工,通过验收并交付使用,受灾群众将陆续搬入新家。

  无论是暂住3个月的临时安置房,还是将住上两三年的过冬安置房,都以高标准、高质量为衡量标准,让受灾群众舒舒服服住上新家。

  提速,必须完成的使命

  建成后的城关镇过渡安置房,枣红色外墙配上灰屋顶,乳白色外墙配上红屋顶,一栋栋、一排排、一片片,围绕着中心区的健身广场。广场上,乒乓球桌、健身器械已安装完成,一条沥青路面黑亮平坦,直接通往大路。缓坡铺设草坪,设置木制台阶,走起来感觉很是舒服。

  跟随着挑灯夜查的验收队,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董更然手中的过冬安置房设计图册已经卷了边。

  10天时间,不足240个小时,无论是北京城建集团,还是建工集团,都完成了这个必须完成的使命。

  7月25日17时,正在准备一项大型公建规划的董更然接到一项十万火急的任务:在14个小时内,拿出房山区受灾群众过冬安置房的设计图纸,并完成设计导则的制定。

  26日凌晨4时30分,几十名双眼通红的设计师拿出了全套的图纸。当日上午10时,他们在洪寺施工现场找到了市住建委房屋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总指挥张农科,图纸经过审定,签字通过。

  当时的现场还是一片野草丛生、高低起伏的丘陵,而就在24个小时之中,丘陵被推平,变成了一片高坡。

  10天的时间里,有4天都在下雨,不仅让现场泥泞不堪,更直接影响了工期。但阎村安置房的施工人员总能想出办法将这种影响降到最低。“雨不大的话,测量定位就继续进行,完全没问题!”“冒着雨施工也不是啥困难,吃不了这点苦还能叫突击队?”“下雨?建筑材料的调集一秒也不能停!”

  “能连夜干的活儿,我们绝不拖延!”北京建工集团前线总指挥孙光说。阎村镇安置房场地2万立方米渣土的填埋平整,他们用一个晚上的时间完成了一半。“这是场时间仗!”一天之内,孙光嗓子就哑了。

  在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以小时为单位推进工程进度。10天时间,记者六上房山,每天看到的安置房都和前一天不一样。

  7月29日,城关镇项目样板间亮相,黄土坡项目成为房山所有过渡安置房率先完工的工程。紧随其后的是,一片片临时安置房陆续交付。最快的安置房建设点,甚至在3天半内,就在一片平地上“变”出了新房。

  保质,最好材料建安置房

  似乎只有在所有房屋通过验收的那一刻,张农科的脸上,才露出了一丝笑容。

  从7月23日开始,他就一直驻扎在房山安置房建设的第一线。军旅出身的他有着说一不二的作风。这次的安置房工程中,张农科最关注的不仅是如何让百姓尽早住进去,更多的是房屋安全。

  29日17时33分,已经奔走了十几公里的房屋安全鉴定专家杨威和徐俊芳,敲开了周口店镇娄子水村的一户人家,这是他们要走访的最后一户。

  屋里,几乎窗沿以下的墙面都被水泡发,一戳就往下掉皮,露出30多年前的土坯来。杨威对业主冯大爷反复叮嘱,这房子千万不能住了。

  从7月25日开始,超过100名房屋安全鉴定专家以专业志愿者的身份,进入房山区所有受灾村落,对所有受灾房屋进行普查。共检查房屋1.6万间。在专家们的坚持下,所有可能有危险的房屋,都被一一过筛。

  而这次的过冬安置房,全都由知名企业提供材料。城建集团采用的是我国目前最高标准过渡安置房建材,墙体达200毫米厚,由主体结构、外保温板和内保温板组成,具有保温性能好和阻燃等特点。

  记者借了打火机,想点燃保温材料。而这个看似泡沫塑料的保温材料,果然点不着。

  除了过冬安置房以外,还有很多受灾群众要在临时安置房里过渡几个月。住建委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副总指挥郝小兵心里惦记着,过渡安置房最难建设的地方在霞云岭。那崇山峻岭之间的村落遭受了洪水,还断了路。所有的建材几乎都要靠人力背上去。越是这种地方,质量就越要过硬。

  而在霞云岭,他看到了市住建委同事、北部山区安置点的指挥齐心。

  连续10天,齐心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每天绕山450公里检查施工质量安全的车上,始终都有他的身影。

  完成霞云岭和佛子庄乡安置房的建工四建,是曾经参加过四川抗震救灾的队伍。总指挥唐永军在援建江油时,愣在泥泞的稻田里完成了600亩土地的板房底板施工;前线项目经理贾向辉也是全国有名的优秀施工项目经理。他们两人背后身穿着红色工作马甲的人,都参与过四川抗震救灾,建设过保障房。

  “质量您放心!”经过住建委专业部门检验后,这些临时安置房全部验收合格。

  克难,万人打赢“攻坚战”

  时间紧迫、天气变化无常、材料供应不及时、劳动力缺口大……面对一个个困难,两万多名建设者的决心没有一点儿减损。但看完地块他们心里就明白了,更大的难度在于地。

  位于深山区的南窖乡建设点地势较低,需要先垫起1.5米高的地基才能盖房,现场机械设备的轰鸣一直未停过。一场大雨刚过,率领北京建工六建援建“铁军”的杨志欣就要抢在雨前,填上南窖乡的“大坑”,并进行河北镇搭建临时安置房基础底板施工。

  顾不上打招呼,他抬头看见了市住建委当年援建陇南地区的总指挥郝小兵。

  房山安置房昨全部验收交用

  建设安置房的指令下达时,郝小兵还在玉树。买不到飞机票,当晚郝小兵开车、换火车赶到了兰州,乘最早一班航班进京。到了机场后,他拖着行李箱直接报道,往山里一钻,至今还没休息过。

  无论是城建,还是建工,这次的安置房建设,都创下了“抢”的新纪录。

  7月26日起,城建集团建筑总承包部、设计总院,二、五、七、十六、道桥、安装、园林绿化、花木公司等18家成员单位管理人员近900名、劳动力1.5万名,先后开赴房山城关镇、琉璃河镇、张坊镇、大石窝镇、韩村河镇、长沟镇、周口店镇、窦店镇等8个镇的24个安置房建设点。

  而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北京建工集团也投入了6500名劳务人员同时在工程中作战。在规模最大的阎村镇安置房项目,人员最多时一度达到4500人。

  交付的好消息陆续传来,就连施工难度最大的南窖乡安置房,也在昨日13时左右完成了建设任务。“攻坚战的目标,就是让受灾群众住上放心安置房,群众都满意了,踏实了,这场攻坚战,才算赢。”张农科说。

  延伸阅读

  在房山安置房建设前线指挥部里,记者看到至少20个临时安置点的项目工期倒排表。几乎所有项目的完工时间,都牢牢锁紧在8月4日。5日当天,都留给了竣工验收。

  但记者发现,安置点数量跟之前的计划相比有所减少。此前公布的数据中,勘测专业人员共选定59个安置点,要建设6783间安置房。但安置房项目工期表中,安置点为40个,计划8月5日交付数量也减少到5731间房。

  为何会出现安置房建设、竣工数量减少的情况呢?

  “100多名房屋安全鉴定员足足花了4天时间检测,摸清了受灾群众房屋的受损情况。我们一直根据统计的数据进行调整,最终才确定需要40个安置点。”郝小兵说。

  他说,由于房山区一些村落的位置较高,又在斜坡上,有的实在找不出能够搭建临时安置房的平地;另外有一些雨洪经过的山村,已经不再符合建设房屋的地质条件。这些地方的受灾群众,将通过现有的房屋资源进行安置。

  同时,减少建设的房屋中,还包括一些配套设施,由于很多安置房本身已经选在了附近能买菜、有公共卫生间或者卫生院的地方,配套用房的数量,也相应有所降低。(记者 耿诺 通讯员 黎方益 江梅 杨海舰)

[作者:张慧鑫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