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吃低保,大伙说了算。多亏了县里新实行的‘阳光低保’政策,我们老两口领到每个月91元的低保金,这就是我们的‘及时雨’呀!”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下堡寺镇西高尔村村民刘德兴说。
农村低保制度是困难群众生活的一道“安全网”,如何避免“错保”、“漏保”、“人情保”等现象发生,使真正的困难群众享受到国家的低保政策,邢台市临西县以“低保听证”为突破口,将享受低保“入围”的第一关交给群众,公开听证评议低保,让农村低保在阳光下运行。
谁能享低保,群众说了算
刘德兴今年61岁,7年前老伴倪桂兰突发脑血栓,光做手术就花了1万多元。出院后倪桂兰半瘫在床,一个月的药费要400多元,新农合报销一部分,自己还要负担200多元钱。每年春秋两季,还要做一个疗程的输液治疗,花费上千元。
提起这些,刘德兴直叹气:“我的手有残疾,又要照顾老伴,没法外出打工挣钱。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5亩耕地,种些小麦和棉花,一年纯收入不到2000元。哪有钱支付这些医药费!”
2011年6月,临西县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开始推行“阳光听证”——公开评议低保制度,让群众公开参与,公开评判,合理确定低保对象。
西高尔村也成立了由村干部代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等15人组成的听证委员会,刘德兴等申请人现场陈述了自家的困难情况,接着是村干部介绍入户调查情况,然后进入群众评议环节,听证人员和旁听群众向申请人提问,最后大家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当场唱票、计票、监票,得票超过80%的确定为低保初选对象。
西高尔村村支书刘俊来说,去年第一次开“低保听证会”时,现场来了200多位村民旁听。“以往评选低保户,都是村干部开会讨论后再申报;这次大伙儿一起评选,谁家有困难,谁家最该享受低保,大家心里清楚得很。新评上的8户低保户,大家都心服口服。”
阳光透明,程序环环相扣
“对农村的低保户来说,每人每月91元的低保金作用很大。”临西县副县长李志辰告诉记者,临西县低保人口总数占到了全县人口的4%。近年来随着低保覆盖范围的逐步扩大,保障标准的不断提高,低保已成为当前农村的一个敏感性热点问题。实行“阳光听证”前,临西县民政部门每年接到涉及农村低保的上访就有40余起。
临西县民政局局长付秀峰说,以往低保对象的初选主要依靠村“两委”上报的材料,在评定环节当中,群众没有申诉的机会和平台,民主程度不够,难免会出现信息误解,干群关系紧张。一些地方“人情保”、“关系保”普遍,村干部也很为难。吕寨乡大庙村村支书高安林说,低保政策是好事,但好事处理不好就会引发不满。
李志辰介绍说,临西县在“阳光听证”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和推行农村阳光低保制度,紧紧抓住“阳光听证、阳光公示、阳光审批”三个重要环节,把规范管理工作做细做实,使低保工作始终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中运行。“制度的核心就是依靠群众,通过群众的广泛参与,使这项工作全程实现公开化。全程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变‘少数人说了算’为‘大家说了算’。”
在大庙村村委会的门外,记者看到了一个不锈钢制公示栏,内容包括农村低保主要政策,县监察局、民政局关于低保监督工作的文件,以及低保人员公示榜。公示栏还公布了县监察局和民政局的举报电话,随时接受群众的监督和举报。
付秀峰说,临西县坚持村级听证、乡镇复核、县级审批“三榜公示”制度,在各村设立了专门的长期公示阵地,增加了群众知情的时限和范围,避免了过去某些村公示“一贴了事”的现象,成为群众监督的重地。去年以来,全县通过公示和举报环节,共取消了177人的申报资格和27人的低保资格。
动态管理,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目前,临西县299个村已经全部实现了低保阳光听证。阳光低保制度实施一年多来,全县没有因低保对象认定问题引发上访,特别是在动态管理中取消的586名农村低保对象,也都表示理解。
在今年6月举行的低保听证会上,临西县大刘庄乡东尚庄村的低保户刘西奎落选了。刘西奎此前患有心肌梗塞,不能下地干活,享受上了低保,后来随着身体的康复,刘西奎也能干一点轻活了,家里还养了一些牲畜,条件略微有些好转。“这次没能吃上低保,我心里也服气,应该让更困难的人享受低保。”
临西县委书记尹全峰说:“‘阳光低保’制度进一步扩大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不但提高了群众当家做主的意识,还有效化解了很多基层矛盾纠纷。低保听证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保证党的好政策在落实过程中不走样、不变味,才能把好事办好、办实,党的惠民政策才能‘惠’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据了解,河北省民政厅将向全省农村推广这种模式,进一步提升农村低保的规范化管理水平。记者 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