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来到2012年6月28日。在台湾,在热闹的夜市,在宁静的书店,在夕阳西下的淡水,在阳光明媚的垦丁,邂逅背着行囊、且行且停、悠闲自在的大陆旅人已是寻常事。
一年前的6月28日,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正式启动,首批开放城市为北京、上海及福建省厦门市;2012年4月,天津等10城市进入第二批赴台个人游开放城市名单。从“未动先热”到遇冷再到升温,赴台个人游一路走来,虽有起伏但总体平顺、呈稳定增长趋势,两岸交流进入“双向”、“零距离”的新阶段。
理性看遇冷
赴台个人游开放前,台湾媒体曾算过一笔账,个人游每天开放500人,依2010年陆客赴台每天平均消费245美元、每人来台最长15天估算,半年就可创造百亿元新台币的观光收益。台旅会北京办事处主任杨瑞宗说:“对台湾旅游市场来说,个人游的加入无疑是一针强心剂!”
2011年6月28日,首批“尝鲜”的大陆居民——290名来自北京、上海、厦门的游客,分别搭乘10个航班和一艘游轮抵达台湾,展开个人游行程。机场内,台湾人的热烈欢迎差点吓到他们:几十架摄像机严阵以待、记者围追堵截,各县市政府与旅游业者送上的伴手礼、优惠券多得让旅客感叹“手太少、拿不了”。
轰轰烈烈的开场过后,一则消息似乎浇了两岸业者一盆冷水:据台湾媒体报道,赴台个人游启动后的一个月内,赴台旅客只有500多人,而规划的个人游赴台人数上限是每天500人。
此前,由于“团进团出”的赴台团队游存在诸多不足,大陆民众一直对可以自主安排行程的个人游期待有加,政策刚一出台,民众的咨询电话便让各大旅行社应接不暇,可谓“未动先热”。但实际成行后的人数却与预期出现如此大的落差,原因何在?两岸旅游业者和相关专家分析后的结论是:总体来说,赴台个人游门槛较高,手续较为繁琐,费用较高,开放城市较少,加之市场培育需要时间,短时间内遇冷实属正常,不必大惊小怪。
根据国家旅游局的相关规定: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须到户籍所在地公安局办理“通行证”,并通过具有资质的旅行社向台湾有关部门申请办理“入台证”。许多民众对于需要“双证”才能赴台的规定一知半解,曾出现有人只办理了“通行证”就到机场准备飞台湾的案例。办理“入台证”需要的财力证明、紧急联络人等相关材料也让人不堪其烦。
个人游旅客可以自己预订机票及酒店,也可请旅行社代订,但价格不可能与团队游同日而语,民宿等相对便宜的旅游资源也未纳入旅行社的代订范围,再加上交通餐饮等费用,个人游总体费用较团队游高出不少。对于赴台游的主力——中老年人来说,完全不用考虑交通、食宿问题的团队游,虽然“起得比鸡还早、跑得比马还快”,但省心省力、经济实惠。选择个人游的中老年人,多数是到台湾探亲访友,而个人游的目标客户——青年人,则有时间上的障碍,出游须作长期规划,短期内难以成行。凡此种种都使台湾业者有理由相信,遇冷是暂时的,升温只是时间的问题。
全力促升温
果然,首月的低点过后,赴台个人游人数不断增长。2012年4月,台湾“陆委会”官员宣布,3月大陆赴台个人游人数达到11272人次。两岸达成共识,赴台个人游配额由每天500人增加到每天1000人。6月,台北市长郝龙斌透露,赴台个人游开放至今年5月,有7.7万人次以此方式到台北旅游,为该市创造产值约17亿新台币。
业内观察家指出:从过往的经验看,赴台游初期的井喷式增长,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大陆居民的“宝岛情结”,是一种“情感驱动型”的增长。老一辈的“宝岛情结”多源于民族情感及因两岸多年隔绝而产生的好奇心;年轻一代的“宝岛情结”则来自台湾流行文化的浸淫,罗大佑歌中的小镇、周杰伦的母校、电影《海角七号》中的风景,是他们台湾行的预定目标。“情感驱动型”增长之后,比拼旅游竞争力的“市场驱动型”增长若不能跟上,后市也不能持久。
“但认真反思一下,台湾游真的有竞争力吗?”网友“闲人”直言不讳:“山水不如大陆,饮食文化特点跟大陆又差不多,体现不出异域风情,价格偏偏奇高堪比日本。拿台湾人的话讲,台湾最大的特色就是人好,问题是你是要去旅游还是去看人?”
“闲人”的观点颇有代表性。到台湾玩什么?向大陆居民推广台湾游,打出特色、突出个性是重中之重。2012年4月,赴台个人游第二批试点城市确定后,台旅会北京办事处即马不停蹄分赴各城市推介台湾游。
天津市南京路伊势丹商厦、重庆市解放碑步行街商业大厦及南京市新街口新百大屏,出现了台旅会的大型户外LED广告,大力宣传“旅行台湾 就是现在”。
一场场推介会上,杨瑞宗和同事反复说明:
台湾游,可深度探访新出炉的台湾十大观光小城、体验入选“全球十大最美自行车道”之日月潭环潭公路、参与台湾桐花季系列活动,也可以来个“高尔夫主题之旅”……
个人游旅客赴台,最好提前预订机票、旅馆。专为个人游游客规划设计的“台湾观光巴士”、“台湾好行景点接驳服务”,提供各观光地区便捷、舒适的观光导览服务,直接至饭店、机场及车站迎送旅客并提供全程交通、导览解说和旅游保险贴心服务,可满足深度探访台湾的旅游交通需求……
简化程序,让个人游更便捷。台湾有关方面宣布,赴台游的财力证明,可以一个月内加盖银行章的账户流水单或金卡以上信用卡扫描文件代替;紧急联络人则可由组团社负责人担任。从2012年2月1日起,3年内再次台湾游可免附相关财力证明等资料。
与时俱进,利用微博等新兴媒体推介台湾观光。个人游开放后,台湾交通观光部门和多个县市观光旅游局在大陆媒体微博注册了多个实名认证账号,介绍城市人文特点、旅游攻略、交通线路、美食小吃等,吸引了大批粉丝。
长远看效应
今年春节期间,厦门某高校研究生齐欢个人游到了垦丁。虽然没有预订住宿,她还是幸运地找到一间不靠海的民宿住下。在垦丁的两天,她坐往来各景点的公交车四处游玩;离开时,她搭乘接驳车到枋寮,转搭台铁南回线前往台东,沿途可饱览山海风光,票价也十分便宜。
背着双肩包、拿着地图和旅游手册,像齐欢这样在台湾全岛“走透透”的大陆游客越来越多了。“现在资讯这么发达,出门前可以提前做好功课,知道哪里好吃哪里好玩什么路线性价比最高。到台湾也没有语言上的障碍,有什么问题尽管问,基本上人家都会很热情地提供帮助。”齐欢说。
大部分个人游游客的台湾行是愉快而难忘的。在博客微博、在公共媒体,他们记录下了与台湾“零距离”接触的点点滴滴:美不胜收的风光、特色鲜明的美食、浓浓的人情味、注重细节的服务、意韵悠远的文化氛围……
也有意外和悲剧发生。2012年1月, 29岁的上海人李冠一赴台个人游,在花莲太鲁阁寻找民宿时被摩托车从后方撞上,伤重不治。过往,团队游安全事故频发,影响了旅客的赴台意愿,台湾旅行商业同业公会联合会理事长姚大光曾大声疾呼,想提振陆客赴台游人气,当务之急就是确保陆客安全。如今,比团队游更松散、更深入的个人游,对台湾的公共管理水平和突发事件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专家指出:未来随着个人游游客的增多,相应的摩擦、冲突、突发事件也会增多,这是正常现象,应以平常心视之。台湾有关部门应未雨绸缪,切实提升旅游接待能力,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效率和能力。未来如能进一步简化手续、降低门槛、扩大开放,将推动个人游市场更快发展。
旅游业内人士对于个人游的后市十分看好。携程旅游业务部负责人说,“目前,赴台需求旺盛并且向深度、个性化、年轻化发展,从旅行社来看,目前赴台个人游的服务架构已经基本搭建,在机票、酒店的搭配上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度,我们还在完善接待、游览、交通等目的地服务体系,解决个人游客户到达台湾后的各种问题,为大规模输送游客做准备。”
个人游的社会效应日益显现。全国台湾研究会副秘书长杨立宪认为:开放赴台游之初,提振台湾经济的效果明显。未来,赴台游的社会效应将逐步显现。个人游,是促进两岸人民之间相互了解、化解隔阂,进一步拉近心理距离的一种方式。两岸要继续巩固深化和平发展,就必须继续促进两岸人员交流。希望岛内有关方面能够“敞开大门”,放宽限制,带给两岸更多的发展机遇。(本报记者 王 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