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中国电影“走出去”无需“削足适履”

2012-06-28 15:10:00 来源: 中国艺术报 
字号  

  中国电影“走出去”无需“削足适履”

  作者:张魁兴

  6月17日,第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首场论坛“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举行,导演冯小刚对中国电影凭什么“走出去”直言,“现在大家都在抱怨好莱坞挤压国产片空间,但我们要找自己的问题。你没有观众,是因为你的电影不好看。”另外,在4月3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12年年会“博鳌文化分会:释放文化的潜力-传承与创新”分论坛上,冯小刚更是认为,由于文化差距,中国电影“走出去”还面临很多障碍,但首先应立足本地市场,无需“削足适履”。

  作为世界的电影生产大国,让中国电影“走出去”宣传中国文化并赚取外汇,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需要。我国也在这方面花费不少,然而效果不佳。去年年底,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公布的“中国电影国际生存状态”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受访的外国观众鲜有接触中国电影;他们中不少人对中国电影仍停留在“动作片”、“功夫片”的印象中;所熟知的中国演员除李小龙、成龙外,其余基本“没听说”;最喜欢的中国导演除李安、张艺谋等几位外,其余都不认识。来自国家广电总局等权威部门的统计数据也证实,中国电影的外销呈“三少现象”:一是海外票房少,二是连续增长少,三是进入海外主流院线的中国影片少,2010年达成出口交易的纯国产影片仅一部。

  中国电影产量很高,为什么“走出去”的却很少呢?冯小刚认为,汉语在全世界的电影市场里是“少数民族”语言,外国观众看汉语的字幕、翻译都有困难。这固然是一个原因,甚至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我们更该反思的是,中国电影有为“走出去”而拍摄电影的倾向,为适应外国观众而“削足适履”,结果这个电影更得不到外国观众的认可。然而,同样是电影大国的印度,其电影产量也非常高,平均一天有两部电影甚至更多,但人家并不是把市场锁定在海外,而是锁定在印度本国。

  笔者也以为,只有做好本地市场,中国电影才有走出去的可能,而且做好本地市场是根本。众所周知,中国的电影市场很大,是世界第一。只要做好了本地市场,中国电影就能健康地生存。在笔者看来,要做好本地市场,就必须拍摄出为中国观众所喜欢的电影。但是,中国电影的质量却不容乐观,据业界统计,有一半电影拍完就“寿终正寝”,即使公映的国产片的总体状况也是:20%挣钱,20%打个“平手”,60%亏损。在这种电影语境下,中国电影本来就很困难,况且还有“削足适履”者挡住了中国电影“走出去”的路。质量是电影的生命,没有质量保障的电影别说“走出去”,即使在国内也没有市场。笔者以为,中国电影首先应该把质量提上去,然后才能谈到“走出去”的问题。有业内人士建议,在中国电影制作中须遵循“中国主题、世界元素”的原则。是的,中国电影缺少的恰恰是中国文化,更少有震撼人心的大主题。试想,中国电影连中国观众都打动不了,能打动对中国不了解的国外观众吗?质量是电影的生命,质量很差的电影不要说无法走向世界,就是中国的观众也糊弄不了。中国电影“走出去”难,难在提高质量。唯有不断提高电影质量,中国电影才能快速发展,才能走向世界。

[作者:张魁兴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