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关注空气质量:民间自测空气有必要吗?

2012-03-29 09:48:00 来源: 人民日报 
字号  

  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自动化室一位负责人也认为,从志愿者们目前的操作方法来看,其设备、监测方法等都不符合国家规范,监测时间也太短,不是很科学。

  据介绍,环保部门主要依据《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来进行空气质量的监测,用到的方法有振荡天平法和贝塔射线法。从所用设备到技术规范,都有一整套严格的标准。广东省气象局首席专家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环保、气象部门的监测仪器从型号、性能方面来说,要经过专门的认证和投标。现在官方每台监测仪器花费大概要70万元。环保、气象部门进行空气质量和PM2.5的监测,每天要进行标效和比对,也要定期(如5天、10天)比对,技术水平需要达到国家制定的标准,仪器才会被认可。

  相较于环保、气象部门的专业、权威和规范,手握造价不过2.5万元便携式仪器的志愿者们的确有点相形见绌。但是他们仍然认为自己的检测行为是有意义的。“设备是正规厂家生产并符合国家技术质量标准的合法衡具,我们只是想了解身边的空气质量。”刘峻说,他们希望通过长期的观察,总结出能为普通人掌握的空气质量与能见度之间的关系,有效减少空气污染的伤害。为了了解仪器的性能,刘峻还计划把仪器送到当地一家生产专业设备的厂家去比对,那个厂家正是国内不少环保部门的供货商。

  针对自测数据是否权威这一问题,达尔问自然求知社研究员冯永锋表达了自己的意见。“我们不是一个有资质的检测机构,但对使用的专业检测仪和检测结果的真实性负责。我们检测到什么,就发布什么。我们从来不想代表整个城市的空气质量,可能无法成为权威,但可以知道身边的情况。”

  有必要存在吗

  督促官方站点布设更合理,数据更全面更透明

  “我为祖国测空气”行动发端于环保部门没有正式开始监测PM2.5之时,如今,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已经颁布,PM2.5作为常规监测项目被纳入其中,今年直辖市和省会城市都要开始监测。有了环保部门的数据,自测空气还有必要吗?

  虽然像北京、广州等特大型城市已经开始公布PM2.5监测数据,但是由于站点分布不能令公众信服,不少人还是希望了解自己身边的空气质量状况。

  根据目前各个城市公布的监测站点情况,条件好些的多为8—10个,有的还仅有一两个,而且站点的分布也曾经引起热议。南京选取的3个PM2.5监测点分别是草场门、玄武湖以及仙林大学城。广州市选的10个点中,有7个在学校,1个在公园,1个在偏远地区。不少网友质疑:“这些监测点‘太生态’了,测出来的数据未必有代表性。”

  “大家每天收看当地的空气质量信息时,难免心里嘀咕,监测点离我家那么远,它们所处的位置又是那么的‘空气质量良好’,那谁能够告诉我,我家的空气质量到底如何?我一天工作生活下来,最可能遭受严重空气污染的地方是在何处?”冯永锋们的疑问和担心并不为过。比如,3月17日,武汉环保部门公布的PM10浓度值为72微克/立方米(PM2.5可能占PM10的50%—80%),而刘峻自测的PM2.5值却高达140微克/立方米。虽然数值可能存在一定偏差,但是刘峻的自测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当地的情况。

  “在美国,普通公众访问官方空气质量信息网站,只要输入自己所在区域的邮政编码,就可以查询大气污染水平和颗粒物污染的实时监测数据以及预测数据。 我们的环保部门如果能做到这种程度,我们才放心、安心。”北京市海淀区居民崔晓玲这样告诉记者。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在谈及PM2.5监测站点的分布时表示,从物理特性上分析,PM2.5比PM10在空间分布上更均匀。因此,监测PM2.5选择有代表性的点位即可。如北京、上海这种特大型城市,在现有的PM10的监测点位上,选择20—25个点位检测PM2.5即可,省会城市可选择10—15个点位。

[作者:宋亚芬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