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孔子学院:让“孔子”走向世界 (2)

2012-03-28 09:15:00 来源: 光明网 
字号  

  形式灵活多样,大力推介中华文化

  孔子学院从成立至今,一直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如何更有效地把汉语教学和中华文化传播结合在一起,如何用外国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跨越中外文化差异,增强中华文化的魅力。历经八年的磨砺,孔子学院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孔子学院(课堂)从启蒙和普及出发,逐步向高端延伸,采取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他们既面向大中小学,也面向社区和企业,既教授汉语,也推介中华文化,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多层次、多样化的汉语言文化学习需求。全球358所孔子学院都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和文化活动。在开展汉语教学的同时,他们还利用中外节庆、社区重大活动等机会,举办大量中医、武术、书法、茶艺、戏剧、舞蹈、剪纸等内容丰富的中华文化活动,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办学模式,成为各国学习汉语言文化、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场所,受到当地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

  推动“汉语桥”工程。2011年7月,国家汉办、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中国孔子研究院共同举办“汉语桥—奥地利中学生夏令营”活动,开启了奥地利中学生的“孔子文化体验之旅”。营员在孔子研究院论语钟亭孔子像前行拜师礼,体验孔子文化;参观孔子研究院,体会现代建筑饱含的孔子文化内涵;上汉语课,在汉语学习中感受孔子文化。参观孔庙、孔府,考察孔林、尼山,在孔子文化园学习中国茶艺,在孔子六艺城参加射礼仪式,在杏坛剧场观看大型原创舞剧《孔子》…… 整个夏令营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让奥地利学生对孔子、对中华文化有了深切的体验和理解。“汉语桥”架起了中国与世界各国青年之间沟通心灵的桥梁。

  开展研修活动。2012年,孔子学院总部实施“新汉学国际研修计划”,资助有关中国的研究及学术交流,培养更多造诣高深的汉学家,同时支持中国的高校建立国别研究中心,培养熟悉各国语言文化的中国学者。3月4日至10日,孔子研究院与德国纽伦堡大学汉学系、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举办“曲阜的记忆之场—孔子的文化记忆及其空间性”研修活动。12名德方师生来到孔子故里,来到孔子研究院学习交流,与孔子研究院的儒学研究人员共同探讨孔子及儒学,探究儒家的核心理念——“仁义礼智信”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参观了辟雍广场、大哉孔子展、四书苑等,深入学习了孔子研究院建筑设计中饱含的人文理念;参观了世界文化遗产孔庙、孔府,考察了孔子家族墓地——孔林和孔子出生地——尼山,与曲阜当地青年学生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研修活动将中华文化传播引向深入,让异地朋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深切的体验和深入的理解。

  创办多语种期刊。2009年3月,《孔子学院》中英文对照版率先创刊,2010年7月,在中英文版基础上,中西文对照版、中法文对照版、中俄文对照版、中日文对照版、中韩文对照版、中泰文对照版、中阿文对照版等另外7个《孔子学院》中外文期刊相继创刊,进一步丰富了内容,拓展了国际化视角,满足了各国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的多元需求。八大中外文期刊成为全景展现孔子学院建设、汉语国际推广和中国文化传播波澜壮阔时代风潮的画卷,搭建起中国人民与各国喜爱汉语和中国文化的人民之间的“心灵之桥,信息之桥”。

  充分运用科技、艺术等手段。2006年5月15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合作创建的密西根州立大学孔子学院成立,成为全球第一家专门从事网络汉语教学的孔子学院。网上孔子学院以其便捷的方式向全球所有汉语及中国文化爱好者,提供与汉语及中国文化相关的交流、教学及内容资源服务。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安徽公司总经理郑杰在提案《以信息化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建设》中表示,办好网上孔子学院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窗口,通过这扇窗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对外文化交流,对于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意义重大。他建议在办好各国实体学院的同时,要在国内建立高水准的网络孔子学院,让其成为位于世界各地的所有实体学院的“大后方”,成为他们的资源中心、服务中心、学习和研究中心。2008年12月17日,中国第一家电视孔子学院——黄河电视台电视孔子学院试播仪式在山西省太原市举行,并于当月18日开始向美洲试播。电视孔子学院生动形象、传播迅速、易于普及,与世界各地面授孔子学院相辅相成,快速推动了全球汉语学习和中国文化的传播。2011年,孔子学院总部启动“我唱北京•国际青年声乐家汉语歌唱计划”,运作“全球孔子学院音乐之旅”,精心打造中国文化盛宴,让外国歌唱家学唱中国歌剧,同时把他们的精湛艺术带到中国,借助孔子学院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交流,从而开辟了中西文化合作的新领域和新平台,成为国家汉办丰富汉语国际教育内涵,拓展中华文化传播形式的一次全新探索与尝试。

  孔子学院以其灵活多样的形式,大力推介中华文化,搭建起了中西方文化交流合作的广阔平台,逐步树立起孔子学院的品牌形象,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中国样本”。

[作者:范超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