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97年,为了宣传自己的主张,寻求新的从政机会,孔子离开家乡曲阜,开始四处奔走,周游列国,以鲁国为原点,辗转于卫、曹、宋、郑、陈、蔡、叶、楚等地,历时十四载,行程数千里,四处碰壁,饱尝艰辛,可他依然信心满满,坚持宣扬自己的思想主张。而今,孔子学院兴起,“孔子”再次“周游列国”。所不同的是,此番周游列国不再是迫不得已,不再辗转于几个小诸侯国,也不再饱经磨难,命运自然也就不一样了。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孔子学院让“孔子”走向了世界,中国“孔子”已然成为连接世界的“大使”,现已出任近八年。
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家“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挂牌成立。迄今为止,全球占世界人口86%的105个国家和地区已建立358所孔子学院和500多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孔子学院现已遍布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等世界五大洲。如今,孔子学院依然供不应求。截至目前,还有76个国家的400多个机构“排着队”申请设立孔子学院,要求开办孔子课堂的更是不计其数。孔子学院从无到有,从全球第一所发展到358所,以教授汉语传播中华文化为宗旨,致力于汉语教学,采用各种丰富多彩的形式,传播推介中华文化。孔子学院广泛、深入地传播中华文化,逐步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孔子”学院,让“孔子”走向了世界。
着力汉语教学,助推中华文化走出去
当前,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及面对金融危机,中国表现出来的强大经济实力,让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她成为万众瞩目的对象。中国的崛起,也促使汉语在世界各地饱受青睐和重视。法国教育部设立“汉语总督学”一职,专门负责法国的汉语教育;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重要讲话及献辞等,除了英语外都要用中文演讲;英国政府提出建议,把汉语列入中学必修外语课程;泰国政府宣布将汉语作为第一外语;美国通过一项联邦议会法案,5年中拨出13亿美元,用于促进扩大公立学校的汉语教学及与中国的文化交流……诸如此类,皆凸显了汉语的地位和重要性。“汉语热”在世界各地不断升温,全球对于汉语学习的需求不断增加,孔子学院的建立正是适应了这一需求。它成为推动世界范围内汉语学习热潮的主力。目前,全世界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超过了5000万。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掌握英语是20世纪领先一步的关键,掌握汉语则将在21世纪占据优势。中国政府通过各种方式支持各国的汉语教育,创办孔子学院就是一项重要举措。孔子学院以开展汉语教学为主要内容,成为各国汉语教学的中心。其具体做法是,采取由中国的大学等公共机关与对方的大学或研究机构共同创办的方式,对方国家提供土地和教学楼等物质基础,中国方面负责提供汉语教师和教材。此外,中国方面还负责培养汉语教师并举办汉语文化学术讲座等活动。
汉语是扩大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主要途径,但语言教育不是孔子学院的唯一目的。汉语教学还担负着文化传播的使命,语言所传递的文化信息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学院作为推动汉语文化传播的重要项目,以汉语教学为起点,旨在通过汉语达到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目标。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陆俭明认为,语言的学习能够加强文化认同感,但是,语言永远只是文化的载体,把中华优秀文化推向世界才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孔子学院不仅是一个语言教育的合作机构,更应该是向海外推广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协调者。
“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孔子学院正在各国落地生根,它不仅是世界各国汉语教学的中心,也是传播中华文化的有力平台,是中国在人类文明交流史上“谋求与不同文化交流而非同化”的一项重要举措,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成功案例。 2012年3月,美国马里兰大学前校长牟德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我今年70多岁,孔子学院是世界上从来没有发生过的奇迹,短短几年就把一个名字复制到全世界去,而且还是大家积极地抢这个牌子,这是怎样的一种魔力呀!”
孔子学院把文化放到国际环境中去理解,去对话与合作,对本国文化的历史性理解以及对其他文化的包容,应该是海外汉语文化传播最重要的意义。在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中,我国将大力办好孔子学院,致力于汉语教学和中华文化传播,加大汉语推广工作力度,广泛、深入地传播中华文化,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