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道达尔公司延续一贯法国风格 坚定推进中国业务

2012-03-27 18:17: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字号  

马哲睿。摄影/ 本刊记者 刘震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马哲睿身后的道达尔公司延续着一贯的法国风格,执著、坚定甚至“固执”地推进着中国业务

  本刊记者/高永泽

  酷似圣诞老人的马哲睿好像特别喜欢“和谐”这个词,不仅常会挂在嘴边,工作的时候也会谨记。这个道达尔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对各产油国政府都非常友好,在政治诡谲的中东地区无往不胜。在美国制裁伊朗时,他是道达尔在伊朗项目的坚定守护者。

  最让人惊叹的是,马哲睿曾经成功地让萨达姆统治下的伊拉克政府在几大油田的勘探开发合同上让步。

  “我特别喜欢和谐这个词,因为通过和谐一词,能展示出我们在能源领域可能达到的可持续性、可及性、以及必要性。”马哲睿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

  3月18日,道达尔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新闻社三方联合主办的全国科普巡展在北京开幕,名字叫做“和谐能源之旅”。

  执著的法国风格

  2007年2月14日,马哲睿接过了道达尔的帅印,成为全球第四大石油公司的新一任总裁。

  上任满五年,他很少就“外资进入成品油零售市场”的敏感话题发表“过激”言论。事实上,成品油零售领域的价格垄断、油源垄断都在无形之中“限制”了道达尔在中国的跃进。

  马哲睿身后的道达尔公司延续着一贯的法国风格,执著、坚定甚至“固执”地推进着成品油零售以及润滑油业务。与之相比,荷兰壳牌则相对高调,常常把总部研究人员邀请来中国,展开各种演讲,端坐台下聆听的多是中国政府官员和各大石油公司的高管。

  道达尔与中国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发生在33年前。那时中国改革大幕初启。当广袤的南中国海终于可以闻到些许商业开发的潜力时,西方石油巨头无不觊觎不已。先后几十个西方石油公司跟中方接触,探求合作可能。但巨大的理念差异却令众多西方石油巨头相继退出。

  留下来的是法国人。虽然那次合作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彻底进行下去,但道达尔公司承担起了培训中方人员的责任,直到中方独立作业,也把平台设施无偿交予中方。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油价跳水,经济低迷不前,巨大的营收压力让石油巨头们纷纷削减投资计划。

  然而,道达尔却毫无减投打算。面对波涛汹涌的金融危机,马哲睿率领的道达尔并没有将心思放在预测油价上。相反,控制成本,增加产量却成了他最好的选择。虽然最终四季度受到影响,当年的成绩单上仍然令人惊喜。

  2009年,道达尔设定了180亿欧元的投资计划,基本与上一年度持平。

  “我们在中国开展业务不仅仅是人在那里,而且要成为中国的一个真正合作伙伴,道达尔在中国的业务发展不仅限于某一个地区而是整个中国。道达尔很大,但相对于中国来说却很小,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一点就不会试图进入中国。”马哲睿曾说过。

  作为这一系列合作的促成者和见证者之一,马哲睿本人同中国石油企业的高层人士保持着良好的个人关系。一次,他和一家中国油企的领导人会面结束后,对方问:“我能不能做一件让你意外的事情?”马哲睿应允后,对方竟然伸手摸了摸马哲睿嘴巴上的大胡子。

[作者:戚易斌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