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食安委副司长:发挥媒体和群众对食品安全的监督

2012-03-27 15:25:00 来源: 央视 
字号  

  食安委眼中的食品安全现状?

  曹保印: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司长,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我注意到一个报道,说农业部一位领导对记者说,“喝有些可能会致癌物质的牛奶你得喝几吨、得喝几年才可以,这个问题都是你们媒体炒出来的。”对于这种观点我不知道司长怎么评价?

  于军:从我个人角度来讲,对于媒体报道食品安全事件是非常欢迎的,因为食品安全工作是一个全社会性的工作,不光是靠政府部门加强监管来解决,也要靠我们的企业、行业自律,同时也要发挥媒体和群众对食品安全的监督作用。这样我们的食品安全工作才有可能做得更好。

  但是对于说媒体如何报道这些食品安全案件,我有一个希望,希望媒体能够更客观、更科学地去报道,如果仅仅是为了吸引眼球而去报道的话……

  高潮东:标题党。

  于军:对,您说的非常对。我也听说过这个词,叫“标题党”。不管什么食物一发现有害物质,就认为是毒或是癌。这样就很容易造成老百姓的恐慌,因为大家就感觉我不管吃了多少,只要是吃了含有这种物质的东西,就一定能致癌。实际上有一个量的问题。

  VCR:2011年食品安全重点整治门类有:乳制品、食用油、保健食品、酒类、鲜肉、肉制品、食品添加剂。3月2日,2012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刚刚公布,其中除“继续深化乳制品、食用油、肉类、酒类、食品添加剂、保健食品综合治理”之外,又新增了重点场所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农药兽药残留专项整治,畜禽屠宰、调味品、餐具以及食品包装材料等专项整治,范围进一步扩大。

  高潮东:我觉得看完这个短片之后,可以有两层解释。第一是食安办确实做了很多工作,而且卓有成效;另外也从侧面反映出我们的食品安全还存在很多问题,为什么总有问题?

  于军:问题的产生不是一天两天,问题的解决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国家人口众多,又是发展中国家,同时还是食品的生产和消费大国。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主要原因一是食品产业发展很快,但门槛低、分布散、规模小;二是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够,行业诚信道德体系建设滞后;三是相对于食品产业的高速发展和食品消费结构的快速转变,安全监管能力未能及时跟上;四是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成本不高,惩戒威慑力度仍需加大。这一问题,在刚刚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得到了改进。

  事实上,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也经历了由乱到治,从安全事件频发到基本得到遏制的过程。

  高潮东:即使美国现在是“治”,也经常会出事儿,群体性的事件也出过。

  于军:去年的7月份,美国就发生了李斯特菌污染香瓜的事件。通过媒体报道我们看到的结果是,共有146人因为吃了被污染的香瓜导致中毒,其中30人死亡。另外德国在去年5月份发生了“芽菜”事件,当时被认为是进口黄瓜遭出血性大肠杆菌污染,最后结论被污染的是芽菜,这导致了四千多人食用后被感染,死亡47人。

  像这些发达国家,他们的食品安全水平我们认为相对来讲比较高的,他们还发生了这么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如果按照我们国家的分类,这都属于特别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所以我们也能看到,食品安全不存在绝对的“零风险”,它是我们全世界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

  高潮东:对,食品安全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我们在年终检测的时候,比如说对所有食品进行抽查,最后得出一个合格率,合格率往往在95%以上,大众的感受却不是这样。

  曹保印:其实这些数据的打架不仅仅体现在食品领域。比如环境监测,你看PM2.5发布以后,当地百姓也觉得不对。还有一些城市幸福指数发表以后,老百姓也觉得不对。数据和民众的感受之间,差距是必然存在的。

  很重要的一点是,当你统计这个数据时,整个发布机制和过程是不是完全公开透明,你采集的数据是不是比较大范围的,数据采集是政府部门采集还是政府部门、第三方共同采集的,这都造成了公众的心理落差。其实政府部门需要做的应该是正视这种落差,并做出合理解释与说明,那么公众自然就会理解。

  每个国家的食品安全过程都有一个形成的历史,比如我们从改革开放之前的吃不上到能够吃得上,再到吃得饱,现在是要吃得好,再到希望一种零风险等等,其实它是随着民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安全、对于幸福感这些期望值也在不断提高。

  于军:首先,食品安全领域的确存在不少问题,新闻媒体、互联网也多有报道和反映。总体来看,这些报道可以分为两类,一些是客观反映存在的问题,如瘦肉精、染色馒头等;还有的则是夸大其辞或没有事实依据,如对圣元奶粉、皮革奶、牛肉膏等问题的报道,最后经核查属夸大或不实。这样的一些报道短时期内集中出现,容易产生放大效应,群众看了以后往往都会信以为真、焦虑担忧,也自然会有“还有什么敢吃的”的想法。但实际上我们现在政府每年都会对食品进行风险监测,我们食品安全的合格率还是很有保障的,也是总体稳定的。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人的身体健康,人人关心,“燃点”很低。人们看到形形色色、或真或假的各种信息,对食品安全存在担忧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应当看到,我国当前的食品安全总体上是有保障的,这样讲绝不是掩盖矛盾、粉饰太平。全国13亿多人口每天消耗200万吨粮食、蔬菜、肉类等食品,共有食品生产企业40多万家、食品经营主体323万家、餐饮单位210万家、农牧渔民2亿多户,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更是数量巨大。食品安全事件虽时有发生,但与如此庞大的食品及生产经营者规模相比,所占比例是很小的,食品安全形势总体是稳定的。如果把一些点上的、个别的问题串起来,说成是整体性、普遍性的问题,是不准确、不客观的。事实上,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机构都对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取得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我国国民人均期望寿命值越来越高,已超过73岁,居发展中国家前列,一些地区甚至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这在相当程度上也要归功于我国食品保障和安全水平的不断提高。因为如果食品安全状况很差、大范围食源性疾病多发频发,是很难取得这一成就的。

  高潮东:那国外的一些数据您了解吗?比如西方发达国家,他们食品安全的比例大概是多少?

  于军:我们可以从背景情况来做一些分析。一个国家的食品安全水平是和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的。我国食品产业发展非常快,现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已经有1090万家了,但是门槛又低,规模也小,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数量巨大;种植养殖环节也是小、散问题突出。我们生产加工这个环节的食品生产企业80%都是十人以下的小企业,像生猪养殖户,在美国总共有7万家,我们国家是6700万家,我们差不多是美国的将近一千倍,所以作为管理部门也很头疼。美国养殖规模在500头以上养殖户提供的生猪出栏量占全国的96.6%,我国养殖规模在500头以上养殖户提供的生猪出栏量仅占全国的31.5% ;美国4家大型肉类企业所占市场份额超过90%,我国排名在前10位的企业所占份额不到10%。生产经营者规模偏小、数量庞大、高度分散,给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管理和食品安全监管带来了很大困难。

  高潮东:任重而道远。

  孟盛楠:的确。于司长说的这些,可能您今天不在这儿说,老百姓们真的不知道。我们只会去市场上买这个食品,买我们认为是价廉物美的食品。所以老百姓可能还得求助于咱们食安办,能不能从源头上杜绝一些这些小型的或者说不符合生产的企业,让他们别把这些有问题的食品送上货架,我们不就吃不着了吗?

  高潮东:对,她说的是一个布局的问题。

  于军:实际上我们一直在积极努力。因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就是这样的,现在没有法律规定说不允许农民个人养猪、个人养牛,这是他的权利。但是我们现在想一些办法,比如能不能把他们集中起来,成立农业合作社,来对它加以规范。

  高潮东:这个概念非常好,实际上对农民也是一种保护。

  于军:实际上在我国很多省份,有关部门也在积极推广这种方式。另外去年我们专门对乳制品生产企业、对整个行业进行了清理整顿,重新审核这些企业的许可证,发现达不到食品安全水平的,就不再审核通过。

  孟盛楠:所以食安办也可以说行之有效地做了一些事情,推行了一些新政。

  于军:我们国家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是以这个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这样一种模式,涉及到食品安全监管的部门也非常多。食安办成立以来,我们对大家反映的监管交叉或是监管空白这些问题做出了梳理,把几个监管部门的力量逐步形成了一个合力,从而也提高了食品安全监管的力度。

[作者:阚枫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