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立人集团借贷涉数千人 公安人员、机关干部均参与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2-13 07:58: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2月3日,温州立人教育集团债务危机事件进入司法程序。因涉嫌犯罪,董事长董顺生等6人被温州市警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这是一场备受关注的、由民间借贷引发的债务危机。此前,立人集团董事局工作人员称,据集团内部统计,共负债约22亿元。而据部分债权人的委托代理人、北京振邦律师事务所律师林才红估计,此案所涉及的民间融资金额可能达到70亿至80亿元,“债务涉及人员至少达五六千人”。

  该案或成为全国涉案金额最大的非法集资案件。显然,这是去年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爆发后倒下的又一张多米诺骨牌,高达数十亿元的涉案金额,让人们再度领略了温州民间借贷的“疯狂”。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该案也暴露了中国民营企业的生存困境。

  “钱生钱的日子一夜间成为过去”

  事实上,立人集团的债务危机并非爆发于近日。

  早在2011年10月31日,立人集团就向社会发出公告,坦言无力偿还债务。当时,立人集团相关负责人解释债务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使得该公司许多房地产项目出现卖不动的状况,资金无法回笼;二是该公司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投资的煤矿产业,由于当年新出的“限产”政策,无法取得预期的客观回报;三是“老百姓手中的钱也紧了,整个10月份集团都借不到钱”。

  立人集团成立于2003年,前身是董顺生等人于1998年创办的泰顺县育才高级中学。董顺生和其他6名股东各出资10万元,租赁一家国有陶瓷厂的厂房起家。

  据公开资料,总部位于温州市泰顺县的立人教育集团名为教育集团,实际上实行的是多元化经营。事发前,该集团旗下有36家学校、幼儿园、煤矿以及房地产公司等,分布在内蒙古、江苏等地,经营范围涉及教育类投资与建设、房地产开发、矿业投资等。

  据当地人介绍,立人集团在泰顺集资办学历时10年以上,在当地家喻户晓。此外,立人集团在民间的高息借款也有十多年时间。

  据介绍,在泰顺县育才高级中学开办的当年,学校招生还不错,招生220人。“可能是山区学生不太适应学校的封闭式管理,加上百姓对民办学校学历的怀疑,第二学年只招收了160人,学校经营出现亏空。”立人集团董事局董事雷小草说,也就是从那时起,董顺生开始了民间借贷之路。

  “当时的借贷没有多大数额,而且主要用于学校投入。”雷小草介绍,之后学校在全国范围内高薪聘请了一批高素质的师资力量,每年都能为温州中学输送数十名学生。

  地处浙闵边界的泰顺县是浙江省的欠发达县之一,2010年全县GDP不到40亿元。在育才高级中学创办之前,每年泰顺县中考能考上温州中学的学生寥寥无几。

  较高的升学率让育才高级中学逐渐成为当地一家知名的民办学校,在民间资金的支持下,学校迅速扩张。之后,董顺生相继开办育才初中、育才小学和育才幼儿园,并在2003年成立了温州立人教育集团。

  因为光靠学生的学费和民间的少量借贷已经无法维持集团的正常运营,2005年,董顺生开始寻找出路,决定向外投资,并先后向房地产、工程建设、煤炭等行业拓展。

  到债务危机爆发前,立人集团旗下的学校、房地产、矿业等企业的数量已“扩张”到36家,项目遍布浙江、江苏、上海、北京、湖南、湖北、河南、内蒙古、贵州等多个省(区、市)。

  由于学校的知名度和企业扩张的收益,董顺生在当地名声渐露,成为泰顺县的明星企业家,并于2006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教育基金会授予“绿叶奖”。由此,当地更多的百姓自愿、主动地将钱借给立人集团。

  “试图通过投资高盈利产业获取利润,再反哺教育的商业化办学模式清晰可见。”立人集团内部的一位人士说,董顺生曾表示,起初企业确实获得了盈利,“但这些盈利主要支付了学校的负债和多年来的借贷利息。”

  泰顺当地的债权人告诉记者,他们借给立人集团的钱2003年月息为1分,2006年月息2分、2.5分,2008年金融危机时涨到4分甚至6分。

  泰顺县政府一位官员向记者透露,不少教师、机关干部、公安人员也都参与“立人”借贷,全县至少有数千人借款给立人集团。

  在危机爆发后,育才学校90%以上的老师被卷入,“多的有400多万元,少的也有几十万元。”育才学校的一位老师说,钱生钱的日子一夜间成为过去。

【 作者:李季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