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摘要】重庆“唱读讲传”香港行演出,活动背后的深层次意义或就在于“唱红”作为重庆的名片,其价值在澄清某种狭隘思维带来的误解中,得以重思和重构;而“唱红”赢得海外尊重、以及其展现出的文化精神面貌,则是一个大国行将崛起之际、必然呈现的文明复兴姿态!
正被舆论热度聚焦的重庆,某件意义非凡的大事却极有可能被外界忽视。这件大事,就是6—8日顺利进行的重庆“唱读讲传”香港行演出活动。
之所以说其“意义非凡”,表象在于重庆“唱读讲传”演出,这是代表中国传统的文化经典与现代红歌,在具有“窗口”象征的香港向海外展示;而潜在的重大意义,则是针对海外部分人群对“唱红”的误解,给予了有力而及时的澄清。
这不仅对重庆、对整个中国而言无疑都很有必要。“唱读讲传”一度被人认为极“左”、似乎“回到了文革”,很大原因便在于“养在深闺人未识”:一方面外面、特别是海外人士没有亲身接触到真正的“唱读讲传”,所得的判断来于道听途说的误解;另一方面,“唱红”的部分身体力行者,相对更为注重自我激励熏陶的“唱自己的歌”,而不太在意听“别人怎么说”。
重庆“唱读讲传”香港行演出,就是面向海外大大方方地“唱自己的歌”。这里的“自己”,与其说是近几年来坚持“红色文化”的重庆人,倒不如等同于以传承中华传统文明为荣的所有中国人。《出师表》、《正气歌》、《保卫黄河》等“唱红”作品让香港同胞倍感震撼和激励同时,或也令其体味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的深厚韵味同时,对“唱红”价值有了自觉的重思。
这样的自觉固然珍贵,因为“唱红”价值于此可被重新审视、之前的诸多误解也有了澄清可能;但港人、乃至海外对“唱红”价值的重思,却不能仅仅看成是因为这些作品——至少还可以这样理解,因为“唱红”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出的坚持,而应该赢得的一份尊重。
尽管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甚至价值观念可能迥异,但对文化、以及传承优秀文化的坚持而给予的尊重,却是完全可以并行而平等的。正如不论是拿刀叉对付西餐、或是习惯以碗筷朵颐中餐的人,他们各自品尝或鉴判美味的权利,都应该、也可以得到平等地尊重。
就在面对港人、以至由此延伸出去海外目光的平等对视中,“唱红”价值体系或可得到更高、更深角度的挖掘与重构。对内而言,“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涵盖的内容可以更为自信地表现博大精深,对亿万民众凝聚“精气神”作用或会更强;对外来看,“唱读讲传”则是兼容并蓄,传承的同时不乏大度而友好的开放善意。
所以,重庆“唱读讲传”香港行演出,活动背后的深层次意义或就在于“唱红”作为重庆的名片,其价值在澄清某种狭隘思维带来的误解中,得以重思和重构;而“唱红”赢得海外尊重、以及其展现出的文化精神面貌,则是一个大国行将崛起之际、必然呈现的文明复兴姿态!
(文/渝西锋光)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