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高校自主招生上演“三国杀” 家长盼更公开透明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2-11 15:20: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2月11日,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自主招生联盟“华约”和以北京大学为代表的自主招生联盟“北约”等高校联合自主招生考试在全国各省区市同时开考。中新社发 钟山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家长盼自主招生过程更加公开透明

  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因触动了“一考定终身”的制度,曾一度被誉为“中国高招制度的破冰之举”。但近年的联考俨然成为考生和家长眼里的“小高考”,也牵扯了大量时间精力。

  对此,考生家长则多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参加自主招生考试无疑为孩子增加了进入名校就读的机会,且相比高考,自主招生考试内容更灵活全面,对考生而言也是难得的锻炼良机。

  而对于外界担忧的自主招生会增加考生压力,家长们则认为,参加这一考试多为学生自己的选择,并不会造成太大的心理负担。“即使这次不能成功,还有6月的高考。”

  同时,由于目前高校自主招生的操作程序不公开、不透明,外界对于权力寻租及少数内部人徇私舞弊的担忧从未止息。

  为保证考试的公信力,今年“北约”联盟的笔试试题由内部判卷改为委托专门机构进行。而“华约”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也委托给专业的考试机构组织。

  有专家质疑,此改变将会使自主招生考试的答案灵活性降低,与“自主”相违背,越来越向高考靠拢。

  而考生家长则认为,无论形式作何改变,确保考试公平公正的关键还在于考试过程的公开。

  自主招生仍“掐尖”被指功利化

  试行多年的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在近期则屡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先是部分名校招生新政引发争议,随后更是传出“教育部酝酿取消自主招生联考”。直到去年11月份,教育部方对此事回应称并未叫停。

  但是,对于自主招生的名额,教育部却作出了明确限制:重申自主选拔录取人数不得超过本校年度招生计划的5%,首次为高校自主选拔候选人数设置了“原则控制在自主招生录取计划数的120%,最高不超过200%”的上限。

  自主招生是中国高等教育招生改革、扩大高校自主权的重要措施,其初衷本是拓宽多元化选才渠道,“不拘一格降人才”。

  但从各名校制定的招生政策来看,“成绩优秀”仍是无法绕开的先决条件。被确认有推荐资格的学校,也多为各地的中学名校。因而,“圈地”、“掐尖”之说甚嚣尘上。

  不少专家指出,如果高校自主招生不放弃“掐尖选才”的短期功利性,不仅会加大学生的备考负担,还会进一步加剧了高考的“紧张空气”以及应试教育的负面效应。

  考生家长则认为,这一问题是由现行的高校招生机制造成,如果单纯以考分为评价标准的招考机制不改,现状便难以根本改变。“作为家长,我们自然希望孩子能多一些休息时间,但现实情况不允许,参加各种辅导班也是为了不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

  来自京外省份的考生对此感受颇多。受制于高企的分数线,相比北京考生,他们要获得北大、清华等名校的入场券,无疑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在这种情况下,参加自主招生获取降分录取机会,俨然成为一条难得的“捷径”。

  教育部近日明示,年内将发布高考改革方案。如何解决当前高招制度的弊端,脱离单纯以考分评价学生的桎梏,各方正拭目以待。(完)

【 作者:马学玲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