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银监会打击银行乱收费 评:突击式整治难除弊病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2-10 11:42:00   来源:中广网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据媒体报道目前我们国家银行业的收费项目算下来多达三千种,七年的时间增加了10倍,而前一段时间一些银行还开始取消存折等,也引起了大家广泛的议论,滋生这些不规范经营行为的土壤是什么呢?

  谢太峰:行为不规范包括存贷款领域、服务收费领域,这些不规范行为的滋生的土壤我认为是多方面的。客观上来说,首先资金面的紧张是一个客观的原因,也就是在目前的信贷市场上仍然是卖方市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这是长期存在的。在信贷资金供求不平衡是有利于卖方市场的情况下,很明显银行就可以利用优势的地位来变相的强制或者是变相的通过不规范的经营行为获取不当的利益。同时我们也知道银行本身,作为一个企业是有逐利本性的,银行业现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又存在着恶性竞争,所以各种因素综合起来就出现了银行乱收费、不透明的收费、经营的不规范行为,成了一种禁而不止的现象。

  这些现象也引起了银监会的关注,这次银监会提出了一系列的整治措施,像规定详细的七不准规定,还有服务收费统一、公开,健全举报投资机制等等,这些整治措施能在多大程度上遏制银行业的不规范经营?

  谢太峰:我认为仅仅靠这样一种运动式的、集中式的检查、监管,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原因在于在目前的情况下,很多滋生银行非正常经营行为的土壤的根本因素还没有消除,还是客观的存在的。首先从资金供求面来说,中小企业融资难可能多少年都没有解决,特别是去年我们信贷不断的紧缩,更造成了资金的紧张。在资金紧张供求关系越来越紧张的情况下,没有缓解的情况下银行本身就处于强势的地位,借款人本身就处于弱势的地位,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彻底的杜绝贷款行为中不规范的做法也很难避免的。再比如说银行业的恶性竞争问题,银行业的恶性竞争可以说是非常普遍的,只要是竞争环境不改变,尽管突击的检查或者突击的整治能够在一定时间内见效,但是一旦监管放松或者集中式的检查一过去,日常的监管跟不上来,这种乱收费、非规范的经营行为仍然又会出现。再加上整个社会的诚信环境还不那么乐观,所以我认为整个资金市场上,我们的金融环境、社会环境可能使解决银行的经营非规范问题成为一个长期的任务。

  对于银监会出重拳,整治银行业不规范的经营,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银行收取管理费要提前告知,而且不得随意使用低利率等带有误导性的字眼。如果对外宣称审核快、低利率,客户办理后才得知要支付年利率超过8%的管理费,银行此举至少涉嫌虚假宣传,存在违规行为。有业内评论人士认为,银行本应该作为改善资源配置的角色存在,但是当人为的利差加大、合谋的收费增多时,银行业在获得了暴利的同时,实际上是扭曲了资源配置,增加了正常经济活动的运营成本。有专家指出,中国银行业的垄断可以称为"相对性垄断":首先,我国的银行市场准入并没有完全放开,准入门槛非常高;其次,几大国有银行在市场上占的比例非常高,达到70%、80%,而且几大国有银行在调整银行收费价格的时候,相互之间一沟通,消费者只能是被"绑架",因为这几大国有银行占有的市场范围太大了。还有专家分析说,银行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暴利,首先是因为存贷款利差比较大。存贷款利差是银行的主要经营收入,也是利润的主要来源。我们国家的16家上市银行,去年前三个季度的净利差收入超过1.2万亿元,占营业总收入80%。除了存贷款利差之外,名目繁多、饱受诟病的手续费也是银行业暴利的重要来源。正是"吃利差"和"手续费"的双重驱动,形成了中国银行业的暴利。

【 作者:曹文萱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