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刘俐俐事件引热议 职场个性离“任性”有多远?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2-10 09:04:00   来源:南方日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被放大的特例?

  “我在新西兰待了3年,中国变化好大,再不回来会傻掉。”

  “等下!为什么我在和你沟通的时候,浑身一阵一阵犯冷呢?”

  “我让你生气了吗?”

  “这是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们待在自己的国家里还要用大写来称呼吗?”

  “那请问,您与别人说话的时候,都说我的祖国吗?祖国也是大写啊。”

  ……

  这段对话是挑起刘俐俐、张绍刚唇舌之争的导火线,此后两人交谈的火药味渐浓,场面几近失控。在经过几个回合后,刘俐俐的言辞、表情、性格、海归背景、从业经历等方面,都成为“拷问”对象。张绍刚表示:“我很少对一个求职者彻底失去兴趣……”现场Boss团最终都选择了灭灯淘汰,双方不欢而散。

  刘俐俐离开后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情绪很不稳定,生气地表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很明显他们在针对我。”

  随着新一年的春季招聘的启动,张绍刚、刘俐俐事件一出,立刻引发了大群网民的关注。记者走访了地产、传媒、金融、国企等不同用人单位,不少人力资源部门(HR)负责人受访时表示,雇主对于员工平等包容最重要。“很少遇到类似刘俐俐这样的情况,就我们企业的情况来说,我认为用人单位应该以一种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面试,而不是高高在上。鼓励求职者有创新思维,表现自我个性,同时我们也会参照不同岗位信息的要求,尽量安排适当的职位给一些具有独特个性的毕业生来展示其才华。”一位面试主考官如是说。多位企业HR受访时表示,张绍刚、刘俐俐事件“是特例,被媒体放大,不具备普遍性”。 然而,在求职者看来,刘俐俐的“反击”实在解气,代表了弱势群体的“心声”。尤其是海归派受访者更是直言,国内职场环境令他们感到约束,“潜规则就是首先要乖、听话,其次才是本事。”从悉尼读完硕士归国的李新(化名),便告诉记者亲身经历:当她拿着国外大学的新闻硕士学位证书和许多获奖证书参加一些媒体招聘面试时,她表现得非常自信,对考官提出的问题侃侃而谈,不料多次铩羽而归。后来她从一些私人渠道得知,自己没被录用的原因不是能力不够,而是领导担心她的出国经历导致其个性突出,无法驾驭。

  后来,李新又去了一家出版公司应聘,只拿出了自己在国内获得本科毕业证书,面试过程中也表现得不如以往那么兴奋,没想到几日后就接到了通知试用电话。这让她心里觉得很难受,2年留学生涯难道就这样付诸东流了吗?国外求学生活的新观念与国内的职场氛围注定格格不入?

  她坦言,在她看来,刘俐俐事件绝非特例。“希望招聘单位不要用既定的老眼光来定位‘人才’,当你敞开心菲接受了一个海归或是一个有开放性思维的应征者,也许真的能够为企业和单位带来一丝新风。”

【 作者:蒋妍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