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我国中小企业在困境中踯躅前行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2-06 09:27:00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政策

  2011年12月14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稳中求进"成为2012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其中提出"要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加强就业扶助,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发展。""要加快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

  2011年,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小微企业的政策。

  5月25日,银监会发布《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其中包括对于风险成本计量到位、资本与拨备充足、小企业金融服务良好的商业银行,经监管部门认定,相关监管指标可做差异化考核;根据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的风险、成本和核销等具体情况,对小企业不良贷款比率实行差异化考核,适当提高小企业不良贷款比率容忍度等。

  6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新标准划出了微型企业标准,有利于明确重点,出台更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以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6月21日,银监会、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工商总局、法制办联合下发《关于促进融资性担保行业规范发展的意见》,要求重点提高融资性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和"三农"服务的能力;鼓励县域内融资性担保机构加强对中小企业和"三农"的融资担保服务。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依法进入融资性担保行业。

  10月12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提出包括信贷支持和税收优惠等在内的9项措施扶持小微型企业发展,要求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拓宽小型微型企业融资渠道、细化对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差异化监管政策、在规范管理和防范风险的基础上促进民间借贷健康发展、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税收扶持力度、支持金融机构加强对小型微型企业的金融服务、扩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规模等等。

  有专家指出,尽管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是个世界性的话题,但中国中小(微)企业在融资、各种负担以及做实业的环境方面,不能说最难,但无疑是属于最难的之一。

  就融资难而言,我国的一些学者已经多次证明,由于金融体制的不健全,尽管国有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40%,贷款却占金融机构贷款总量的80%,而大量的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约为60%,其贷款却只占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总量的不到20%。

  另一方面,中小(微)企业做实业的环境越来越差。在通胀的环境下,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等上涨导致中小(微)企业的负担很重,再加上各种各样的收费,大幅度压缩了中小(微)企业的利润空间。

  有观点认为,中国在中小企业扶持上的公共政策,教训有两点:一是从来不正视,或者不承认中小企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只是将中小企业视为补充,导致针对中小企业的政策从来没有上升到基本国策的地位,30年从来没有召开一次国家级的中小企业会议就是明证;二是没有一个真正为中小企业说话的机构。凡是涉及中小企业的政策,很多时候,要么隔靴搔痒,要么"王顾左右而言他"。

  2012年的这些情况还会延续吗?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加快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的部署有多少能够真正落实呢?在我们2005年出台了"36条",2009年出台了"39条",2010年出台了"新36条"后,落实的任务究竟能够完成多少呢?2012年,我们期待更好的答案。

  不久前,老刘悄悄地对记者说,茶馆他不想干得太长,如果有好的下家,他希望将茶馆出手。

  "俗话说得好,我现在没有太多的流动资金,不能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吧?"老刘说。

  (图)聚集着1万多家袜子生产企业的浙江省诸暨市大唐镇是全球最大袜业生产基地。然而,大唐镇却在春节后持续遭遇着尴尬的“用工荒”。记者走访了解到,当地袜子生产企业的员工的到位率只有不足40%,大部分企业只能一部分车间开工赶制订单,一边四处派人在劳动力市场尽力招揽人手。一些小企业甚至因人员短缺而闭门停工。

【 作者:种卿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