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 首页-网友推荐

【图文】陈光标的荣辱 不是中国慈善盖茨?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0-09-06 07:08:23   来源: 中原网综合 我要评论

【字号 纠错  我要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郑州手机报,移动发ZZSJB到10658300;郑州晚报手机报,联通发701到10655885,电信发18至106592066。3元/月

  前者,邝荣正在努力,而后者,事实上邝荣却已经开始行动。几年前,邝荣跟几位商业圈的知己,聊起做点慈善活动的事,他的想法,立即得到朋友的支持。很容易地,5个人每人拿出2万元,凑成了他们最初的慈善基金。

  邝荣的想法是“知识扶贫”,很快,一个叫做“新世纪爱心图书馆”的计划开始启动,计划的目标是每年为一所农村中学建立一个图书馆,争取做到10所以上。经过一年的时间,今年,“新世纪爱心图书馆1号”终于诞生了,“1号”位于江西农村一所中学里,图书馆里配备了2万多册图书,都是他们自己去购买、运输过去的。

  建设图书馆、购买书籍和管理软件一共花费了20多万,这些钱由5个人分摊。“2号”在哪里?邝荣说目前还不清楚,他们采取的是一种“务实”的办法,一个一个做,而不是给自己太多的压力和目标。“我们不打算让这件事牵扯太多的精力。”

  图书馆落成那天,当地地方政府希望邝荣和他的朋友们出席仪式,并要向他们表达谢意,邝荣和朋友们一致表示了谢绝,仪式也就没有办成。“学习雷锋不留名嘛。”邝荣玩笑般地说。

  相比之下,向崎的慈善行动已经初具规模。向崎是浙江温州一家以农药生产为主的企业老板,白手起家20年,他的企业在全国同行中也算得上中型,即便是在财富神话频出的温州,向崎也是事业有成、家庭美满的“中产”典型。

  向崎不承认自己是个容易心软的人,但事实上,如果看到报纸、电视报道一个贫困孩子上不起学,他就有立即去捐助的冲动。向崎的慈善支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他个人名义的捐赠,一类是企业名义的捐赠。“其实,企业就是我自己的,说起来都是一回事。”

  企业的慈善支出,每年在10多万到20多万不等,向崎说,花多少钱出去,主要是以是否需要为标准,而不是事先预算。“比如有一年温州遭受台风,我们捐的钱就超过这个数。”至于个人的捐助,向崎就没办法统计了,只要他听说哪里有贫困的孩子,或者无钱治病的老人,他就会想办法去看一看,然后给一笔自己认为合适的捐助。

  “我从来没有让报纸来报道过,我只是做我想做的事情。”向崎说。

  理解王石
  不公开,似乎是这群隐秘的慈善热衷者达成的默契。这群人有一些共同点:民营企业所有者,人到中年,事业有成,财富积累到超出自己消费所需的数量,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求记者不要把他们的真实姓名和企业名称公之于众。

  事实上,这个隐藏在人群中的群体,已经是中国慈善事业中一支庞大的生力军。国内一家大型的扶贫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告诉《新民周刊》,他负责的项目,每年筹集上千万的善款,最主要的捐助者就是企业家,有的企业家每年固定捐助大笔善款给基金会。但是,这中间的很多企业家,对基金会明确提出的要求就是,不允许公开他们的身份。“不愿意公开的原因非常复杂,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由。”这位工作人员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下一页

( 编辑:任芳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马上评论

用户: 隐藏地址 
  登录    点击查看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