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画最大同心圆 助推郑州都市圈产业“出圈”
中原网讯(郑报全媒体记者 成燕 孙婷婷 安欣欣/文 徐宗福/图)4月10日上午,2024全球豫商大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轩辕堂开幕,800余名海内外知名豫商代表齐聚一堂,共襄发展盛举,共创美好未来。
作为该大会的亮点活动之一,4月10日下午,国内外业界精英、专家学者、企业家会聚一堂,参加2024全球豫商大会郑州都市圈产业对接会,为都市圈建设激发新动能、寻求新机遇,共商合作大计、共谋发展大局。
河南有个“圈”,备受瞩目,承载厚望。去年十月,《郑州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式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复函,成为全国第10个获得复函的都市圈规划。战鼓催征,奋楫争流,中原出“圈”再出发。
城市基因“向新向上”
会上,郑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对郑州进行专题推介。据介绍,郑州是正在加快建设的国家中心城市,总面积756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1300万。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超1.36万亿元,增长7.4%、增速居9个国家中心城市首位。
郑州市是实力雄厚的“电子信息之城”;郑州是世界领先的“装备制造之城”;郑州是加快建设的“汽车制造之城”;郑州是迅猛发展的“新型材料之城”;郑州是资源集中的“生物医药之城”;郑州是行业领先的“现代食品之城”;郑州是倾力打造的“铝加工之城”。
郑州具有战略叠加优势、历史文化优势、区位交通优势、内陆开放优势、产业基础优势和科技创新优势,建成了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食品、铝精深加工6个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拥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3个,百亿工业企业18家,国家级研发平台68个。2023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8%,居中部六省和9个国家中心城市首位。
圈内联动共生共荣
郑州都市圈位于我国“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中陆桥通道、京广通道交汇处,以郑州为中心,1小时通勤范围内涵盖郑州市、开封市、许昌市、新乡和焦作2市的部分区县、洛阳偃师区、平顶山郏县、漯河临颍县,面积2.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900万人。都市圈构建了“主副协同、区域统筹、圈层一体”的联动发展格局,有力促进产业和城市深度融合、一体化发展,有效推动城市功能互补、产业错位布局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主导产业集群和标志性产业链,率先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新兴产业生态圈。
郑州都市圈产业体系完备,具有较强的规模优势,已形成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枢纽地位突出,“四路协同”联动世界,郑州航空港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优势凸显,中欧班列运营居全国前列,新郑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稳中部第一。自然禀赋优良,拥有大河大山大平原的地理空间,山地绿屏、流域绿廊、平原绿网的生态安全格局持续巩固,固碳降碳能力不断提升。优良的基础条件,支撑郑州都市圈正以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新局面。
“握指成拳”协同合作
会上,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河南分院院长林善泉解读了郑州都市圈产业协同发展规划。
林善泉“把脉”了中国都市圈产业协同发展的态势。他认为有四个趋势:中西部由内陆洼地转变为对外贸易与交流的桥头堡,全国由梯度开发向轴带开发转变;都市圈成为国家参与全球价值链重塑与经济竞争的重要单元;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推动全球产业链本地化、区域化、高端化;大都市集群的创新集聚效应逐渐显现,区域开放式创新成为新趋势。
“郑州的城市中心化现象明显。”林善泉分析说:“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新能源及网联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绿色食品,这六大主导产业相关企业均围绕郑州集聚,分布在郑州的企业数量占比均超过总量的五分之一,其中高端装备、生物医药超过四分之一。”
林善泉分析了郑州都市圈产业协同的四条发展路径。他认为,要增强中心城市对外部要素吸引力,提升产业辐射带动能力;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加强产业链分工协作;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促进产业集群区域协同发展;共建创新载体,优化创新共享体系。
跳出“城”的思维模式、树立“圈”的发展理念,立足特色,凝聚合力,融城成圈,郑州都市圈更大筑梦空间正在打开。
赏花、游玩、品民俗、享美食……油菜花节“春日大餐”,新密袁庄邀你来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