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考古博物馆里体验“墨趣丹青”
“以前看到国画作品就很好奇是怎么创作出来的,今天听完老师的讲解,懂了不少国画知识。”“这么近距离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自己画国画,还是第一次!”……继制作风筝、团扇,举办考古讲座等活动后,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4月6日邀请画家姚焕刚为广大市民举办了“墨趣丹青”国画创作体验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来到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馆感受国画魅力。
姚焕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其书法、绘画作品在全国、省市及行业内多次获奖,出版有散文集《清馨》《姚焕刚书画作品集》等作品。姚焕刚不仅善书画,还擅长写作。其书法作品多次获奖,对金文篆书也有涉及和研究;画作题材广泛,特别注重红色基因传承,多年来深入大自然写生,先后到红军的发祥地——井冈山、遵义、四川乐山、甘孜阿坝等地写生,创作了多幅红色原素的作品,并在河南美术馆和国家博物馆展出。其作品以宋元技法入门,特别是中国传统山水画,师古而又有新意,受到学术界好评,河南省文史馆聘为研究员。
来到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馆二楼报告厅,由姚焕刚创作的数十幅山水、花鸟画作品摆放有序,为观众营造出浓厚的艺术氛围;博物馆工作人员提前准备好笔、墨、纸张,令观众宾至如归。
“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写意……”活动中,姚焕刚一边示范,一边给观众讲解国画基本知识,如何用墨的浓淡体现远近关系、如何用线条来勾勒物体轮廓,大家边听讲边创作,学习兴趣高涨。
“国画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文艺等方面的认知;文物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听了老师讲解,感觉国画与文物的‘气质’还是很吻合的。”市民崔女士带着孩子来学画,倾听讲解格外认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就想带着孩子来亲身感受一下,培养孩子的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今年8岁的可可也跟着父母来到了活动现场,他要学习的则是“静心”。“男孩子比较好动,学国画能锻炼他的耐心,让他静下来,以后学什么都容易学进去。”可可妈妈陪着孩子边听边画,看着儿子画出来的墨竹像模像样,十分欣慰。
除了由专业画家示范、教授国画创作,想要学习国画欣赏的市民也趁机向姚焕刚请教国画鉴赏的“门道”,姚焕刚也知无不言,以自己的作品为例,耐心细致地向观众讲解国画创作及欣赏的诀窍。
“感谢主办方策划的活动,让我们的假期生活丰富了许多!”市民王女士拿着自己的作品满意而归:“以后我们会持续关注博物馆里的活动,常来参加!”
郑报全媒体记者 左丽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