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刘宏云:为新质生产力培养“新质劳动者”

2024-03-12 09:09:30 来源:中原网

代表委员访谈

全国人大代表刘宏云:

为新质生产力培养“新质劳动者”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是“新质生产力”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并被列为今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务之首。

全国人大代表、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刘宏云表示,要加强产教科一体化设计,促进校企人才联合培养更快适应新质生产力劳动者。

全国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也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口中的热词,新质生产力到底“新”在哪儿?如何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刘宏云认为,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而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新质生产力对劳动者的知识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下,校企联合人才培养面临着政策支持力度不足,行业企业对产教融合的牵引作用不够,以及学校对产教融合的主体作用不明显等诸多困难,要破解这些困难,需要多方合力打造产教科一体化设计,加强协同发展,促进校企人才共育,协同推进“三融”。

结合企业经营中的观察与探索,刘宏云建议,应首要健全产教融合机制,发挥政府政策的统筹作用。凸显政府统筹作用,同时完善法律法规,如通过落实《职业教育法》,以省域为主体优化升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企业指导和监管,完善构建产教融合质量评价体系,将人才培养质量、企业接纳实习生人数、产教融合效果纳入国家“双高”计划考评体系。

其次要发挥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示范作用。共同体联合行业组织、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共同组建,跨区域汇聚产教资源,有效促进产教布局高度匹配、服务高效对接。例如,2023年10月,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河南省教育厅指导,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河南大学、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共同牵头,成立全国绿色算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超聚变作为计算产业链的龙头企业,与高校共同探索优化教学内容和企业工作快速衔接融合的路径。

再者就是要优化资源配置,激发企业积极性。为了确保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顺利实施和不断推进,充分发挥企业作为研发应用新型生产工具主力军的作用,加强创新要素集成和科技成果转化,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与此同时,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双交付”工程教育模式。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加强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体实施路径为:一是基于产业图谱找企业。二是基于技术图谱选项目。三是基于工程项目设场景。四是基于育人场景建课程。五是基于标准体系双交付。

刘宏云还建议,创新校企合作体制,畅通“三转三即”机制。他说,产教科融合应创新资源配置模式,通过学生到企业生产一线,在真实场景中学习,企业开放资源,深度参与教育教学,以“(企业的)生产资源转化为(学校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转化为(合适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源转化为生产资源”为实施路径,破解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的难点和痛点,畅通“入学即入职、学习即上岗、毕业即就业”的“三即”机制,有效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实现“入学即入职、学习即上岗、毕业即就业”目标。

最后,就是要建立人才供需对接机制。提升企业与高校毕业生的精准对接,能够有效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要聚焦特色行业领域提升对接精准度、创新招聘服务消除对接距离感、将短期校企招聘转化为人才供需长效机制,从而实现人才与企业的精准匹配,提高人才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作为全省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企业,2021年,超聚变正式落地郑州;2022年,超聚变位于郑州的服务器生产工厂产值突破230亿元,实现市场份额全国第二,并入选独角兽企业榜单;2023年,超聚变实现销售收入超过28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

刘宏云表示,超聚变已经在郑东新区成立了全球的技术支持中心,在航空港区建立了全球的备件服务中心,在河南的研发人员已经近1000人。目前正持续加大在河南的研发投入,除了原有的算力产品研发外,还新成立了安全与软件创新中心,并把研发队伍放在了郑州,将利用自身数字技术优势,与生态伙伴一起,努力为河南、郑州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郑报全媒体记者 覃岩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