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访谈】开辟广阔新前景 迸发强劲新动能

2024-02-04 11:29:33 来源:中原网

勇挑大梁 争先出彩

两会访谈

开辟广阔新前景 迸发强劲新动能

“双轮驱动”“五项行动” 奋力建设美好二七

——访市人大代表樊惠林

“政府工作报告总结成绩全面客观、实事求是,部署工作重点突出、措施有力,全方位勾画了新一年的发展蓝图,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指明了前进方向、增加了前进动力。”市人大代表、二七区委书记樊惠林表示。

蓝图绘就,只争朝夕。如何将会议精神从“纸上”落到“地上”?樊惠林说,二七区将对标对表省委对郑州“五个更”的新要求和市委市政府部署安排,锚定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美好二七,持续弘扬“领导敢想、干部敢为、企业敢投、群众敢首创”的干事导向,纵深打造“安居”“乐业”两大工程,统筹高成长服务业和低碳科技型工业“双轮驱动”,大力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资源资产盘活、营商环境优化、回迁安置攻坚、基层基础夯实等“五项行动”。

重点聚焦全市“四高地、一枢纽、一重地、一中心”和郑州都市圈建设,积极培育引进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芯片、智能制造、生物科技等战略新兴产业,招引布局医药、商贸、知识产权等各类交易平台,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总部经济、电商经济、直播经济、健康服务等新业态,全力推进总投资2493亿元的309个重大项目,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立区、科技型工业强区,奋力以中国式现代化美好二七建设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政策暖风呵护民企 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访市人大代表周治国

“民营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加财政收入和促进就业等方面贡献显著,也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 市人大代表、郑州新大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设计部工程师周治国关注民营企业发展,更关心民营企业的生态环境。

周治国表示,当前民营企业面临营销环境差、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困境。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背景之下,加大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扶持力度,在解决民营企业的实际问题上事半功倍。

周治国说:“在全国范围很多领域民营企业因科技创新、技术领先而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如:汽车制造领域的比亚迪、手机领域的华为、电脑领域的联想等都是很好的例子。”

周治国建议,加大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扶持力度,积极促成高校和科研机构与民营企业之间的互动合作,促进产学研落地;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值、产品的奖励力度。对民营企业而言科技研发投入时间长、投入资金大,建议通过把关科技项目立项,增加对民营企业科技研发投入的补贴,使经济扶持方向明确、落实具体;积极扶持民营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试验中心的建设;协助民营企业积极引进高端科技人才,通过提供政府专项政策补贴等多种形式吸引高端人才在郑州落户发展。

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 打造“郑州样板”

——访市人大代表郝亮

“反复研读政府工作报告,深刻体会到过去一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质的提升。作为一名从事数字产业、研究数字技术的代表,对全市数字经济、政府数字化转型取得的新突破感到骄傲和自豪。”市人大代表、数字郑州科技有限公司CEO郝亮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全面激发数字经济驱动力’,设定的目标具有前瞻性,非常务实,催人奋进。” 郝亮对此深感振奋。

就发展数字经济,郝亮提三点建议:一是持续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推动产业数字化,继而实现数字产业化;二是加快出台数据要素产业发展措施,抢抓数据要素改革这一机遇,依托郑州良好的数据基础和优势,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三是充分利用通用人工智能发展的窗口期,快速创新,建设统一的多云算力调度平台,提升算力资源统筹供给能力和数据要素供给能力,催生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场景应用。

郝亮表示,郑东新区是数字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数字郑州公司非常幸运能够作为中坚力量参与到郑州数字政府改革和数字经济发展的滚滚大潮之中,将发挥技术优势,抢抓机遇,为尽快实现政府数字化转型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郑州样板”作出更大贡献。

抢抓发展新机遇 培育新质生产力

——访市人大代表李杨

“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要,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市人大代表、郑州优享创业孵化器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杨说。

李杨建议,政府在关键技术研发、市场培育、应用场景建设等方面加强引导,充分调动各类经营主体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积极性、主动性。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打造科技企业孵化载体,为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持久动力。

“我们可以围绕大学、科研院所规划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环实验室经济圈,以组合式布局,破解高校、地方、企业等主体利益分散化、区域发展碎片化、成果转化随机化等问题,形成创新型城市新格局。” 李杨指明切入点和突破口,建议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导向,为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产业支撑。

同时,通过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加强场景创新的开放融合等方式,让数据智能更加普惠。以培养一流创新人才为导向,为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支撑。全域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为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环境支撑,以更多机会、更大舞台、更优服务来满足年轻人的热爱和期盼,让青年更喜欢这座城市,让这座城市更喜欢青年,包容并成就青年。

提质增效 推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新提升

——访市政协委员王素梅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高举旗帜、求真务实、关注民生、催人奋进。”市政协委员,郑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素梅说,2024年新的一年,全市人社系统全体党员干部将立足职能定位、扛起使命担当,持续做好“稳就业、聚人才、强保障、促和谐”工作,全面推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新提升,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郑州实践贡献力量。

王素梅表示,今年将在推动就业创业上提质增效,把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首要任务,实现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2.6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68万人。重点关注并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新吸引20万高校毕业生来郑留郑。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提质增效,突出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两支队伍”建设。筹备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在加强社会保障上提质增效,坚持把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作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支撑,力争全市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792.5万人、322.9万人、271万人。在劳动关系治理上提质增效。坚持把健全劳动关系治理体系作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保障。推广实施电子劳动合同,探索发布新业态劳动者工资价位信息,加强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护。

用好“加减乘除法” 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

——访市政协委员郭伟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近年来各地陆续出台多个文件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市政协委员、河南省总商会副会长郭伟看来,拼经济拼的就是营商环境,要用好“加减乘除法”,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解难题、办实事,扎实提升企业获得感。

郭伟建议,在政策落实上做“加法”,让企业轻装上阵。强化产业发展政策支持力度,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出台的各项惠企政策,引导企业用足、用好政策。推动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和社会信用体系规划,各部门形成合力确保各项政策落实、落地、落细。

在简政放权上做“减法”,让企业更加便利。建立政府承诺事项兑现常态化机制,健全企业诉求解决机制,确保企业反馈问题在限定期限内动态清零。发挥营商环境监测服务平台作用,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评价。

在优化服务上做“乘法”,让企业茁壮成长。强化企业帮扶,加强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完善工作机制。金融政策一视同仁,解决民企融资难等问题。

在急难愁盼上做“除法”,让企业更有保障。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发展局作用,推动完成市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市县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压缩优化,零跑动、不见面审批事项有效提升。营商环境改革应步步深入、不断提速、精简事项、简化流程、降低费用。

加大扶持力度 助推新能源商用车快速发展

——访市政协委员张晓伟

“推动郑州市新能源汽车战略新兴产业抢滩争先,实现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给予新能源商用车绕城高速过路费政策优惠,助力我市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加速发展。”市政协委员、宇通商用车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张晓伟说。

“着眼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郑州在这个战略新兴产业领域投入发展力量,定位非常准确。”张晓伟介绍说,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的渗透率已经超过了30%,相比之下,新能源商用车的市场渗透率还比较低。商用车电动化对于实现绿色交通物流,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达成至关重要,新能源商用车发展前景广阔。

2023年11月,工信部等八部门发布了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试点的通知,郑州市是首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城市之一。对此,张晓伟表示,新能源商用车购置成本较高,可从两方面发力,降低成本,增强吸引力:一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规模增长和技术创新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出台鼓励性政策,从使用端切入助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支持新能源商用车的发展。

“政策和市场双轮驱动,企业也会不断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助推绿色产业发展,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张晓伟说。

​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生态

——访市政协委员程伯群

“加强顶层设计、增强协同共享,推动人工智能产学研生态融合创新,实现精准招才引智,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发展做好服务,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贡献力量。”市政协委员、中科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程伯群说。

在程伯群看来,作为实施河南“十大战略”的主阵地,郑州要实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应最大化发挥区位优势,聚焦数字人才培养,不同研究所之间要加强深度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创新交流,形成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发展“同心圆”。为此,他建议政府“牵线搭桥”,助力科研院所、中小企业通力合作,协同创新。

程伯群表示,企业对大数据应用有很大的需求。对于企业的需求,观察一定要及时要到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大数据发展真正聚焦企业需要、人民需要,精准服务企业发展,助推郑州市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产业运用。需要由政府搭建服务平台,坚持走“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之路,只有“专业人做专业事”,才能全面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让数字经济发展真正服务于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助力中原产业转型及新经济发展。要在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链的同时探索外延发展,建设“算力之城、人工智能之城、元宇宙之城”。

郑报全媒体记者 刘伟平 李晓光 刘地 覃岩峰 张倩 张竞昳 李焱 黄余洋 马健 周甬 见习记者 杨柳 文/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