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细微,也很庞大!探寻在郑州的幸福生活
幸福是什么?大概一万个人会有一万种答案,幸福更多是内心的宁静和满足,是一种主观感受。幸福感,是个体化的。
幸福,是安稳就业、人尽其才,与城市共同成长;
幸福,是教育有温度,孩子们健康快乐的笑脸;
幸福,也是“15分钟健康服务圈”,宜人宜居的智慧社区......
生活在郑州,这座城市的幸福,很细微,也很庞大。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寻幸福。
李中 党龄3年
"来郑工作生活,是幸福的选择"
▲摄影:李新华
“我对如今的生活状态很满意,有家有工作。”今年夏天,有着3年党龄的90后男孩李中迎来人生中一件重要的事情。他在微信朋友圈晒出了一张照片:一本红色的结婚证和他脸上洋溢着的幸福笑容。立刻,这张照片引来了众多同事、同学和朋友的点赞,这对李中来说是他幸福生活的开始。
2020年7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的他,通过人才引进政策来到郑州一所中学的工作,如今担任了两个班级的政治学科的教学,也圆了自己“扎根郑州”的梦。
▲摄影:马健
▲摄影:李新华
他说,当初选择郑州有两个原因,其一是郑州有他的心上人,要为爱奔赴郑州,与她一起奋斗,为了两个人共同的未来。其二是因为之前一直关注郑州推出的人才政策,从政策扶持到资金补贴,从福利待遇到职业保障,工作环境到生活条件等,都有着满满的诚意,如今的生活让他没有后悔当初的选择,既有了稳定的工作,也有了携手相伴的爱人。
▲摄影:李新华
“来郑州工作生活,是幸福的选择,这是一座让人很有归属感的城市,也是一座潜力无限发展的城市。”李中说。
张伟 党龄14年
“课后延时服务,让教育有温度”
▲摄影:丁友明
“以前每天下午总要抽空接孩子,现在我们时间终于同步了,也不用搭上家里老人的时间来看管孩子,自己下班后再去接孩子完全没有压力。”今年38岁的张伟是郑州一家公司主管,同时他也是一名有着14年党龄的党员,他和妻子平时工作都比较忙,以前一到孩子放学的点,他就着急忙慌地给妻子打电话,跟她协商是谁去接孩子。孩子放学的时候,也是他最忙的时候,有时候忙起来,可能就没法及时去接孩子。
不过近年来郑州市推出的课后延时服务,让孩子在结束课后服务之后依然有人陪伴,为他们解决了后顾之忧。
▲摄影:丁友明
“不光解决了我们的烦心事,而且也让女儿在学校过得很开心,我们觉得很有意义也很幸福,每天放学回家,女儿都会手舞足蹈地跟我讲下课后学到的内容,轻松愉快的表情、自信的表达,让我了解到,女儿在学校里收获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开心。”张伟欣慰地说。
谢玲 党龄43年
“生活在智慧社区,让退休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摄影:李新华
每天清晨,老党员谢玲都会跟邻居结伴在社区里散步。在她的手机里,记录着平等街道的美景:夏天的街心花园,冬天的弄堂小巷,秋日的孙氏梨园,春天的国潮街区……
今年68岁的谢玲已有43年党龄,她在平等街社区里居住了30多年,在她的记忆中,这里过去环境卫生条件不是很好,建筑外观看起来有些破旧,现在的样子让她觉得家门口就像花园一样,“每一处都是景点,我现在连公园都不去了。”谢玲说道。
▲摄影:马健
除了生活环境越来越美之外,在平等街街道上,养老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休闲娱乐场所配套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几乎每周还有很多便民活动,受到谢玲和社区很多老人的欢迎。“每周我都会和我的葫芦丝队员们在社区排练。”谢玲说,社区不定期还有很多文化活动,比如画画、读书、插花等。“端午节我们还包了一大盆粽子带回家,一家人吃了好几天。”她笑着说,改造后的智慧社区就像是自己第二个家,让她的退休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摄影:李新华
不仅如此,谢玲细数着生活中的点滴幸福:孙子上学方便,出了小区就有幼儿园和小学;生活方便,菜市场、超市都很近,步行15分钟以内能解决社区事务;平时有啥问题也不用怕,比如楼道灯泡坏了,就直接在微信群里告诉社区服务者,当天就有人来修理了……
“在这里生活,心情舒畅,很幸福。”谢玲笑着说。
▲摄影:李新华
一个人的幸福,也许是平凡生活中的点滴快乐;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之际,我们更能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干革命、搞建设、谋发展,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幸福的底色,一定是红色。
注意:文中出现的人物名字均为化名
# 编者按 #
城市生活的本质是汇聚,而郑州就是这种本质完美丰腴的实际存在。在她的历史中,生活样态层层积累,让她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模样。
这是一座历久弥新的城市,城市的活力正在不断绽放,《郑州圈儿·生活周刊》讲述郑州的历史、地理、文化、美食以及城市中的人文记忆,让这座城市中的每个人感受郑州的美好。
策划:张新彬
统筹:辛晓青
执行:赵 宁 禹亚楠
文案:袁连贺 石嫣睿
设计:张雪宁
排版:石嫣睿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审议《关于支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书写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崭新答卷——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