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中原·郑州奇妙游》 “一场跨越时空穿越古今的对话”系列报道:二七区篇

2023-05-04 07:08:51 来源:中原网

  《行走中原·郑州奇妙游》

  “一场跨越时空穿越古今的对话”系列报道

  二七区篇

核心提示

  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流经这里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生于斯、长于斯的你,对家乡郑州是否真的了解?时光荏苒,沧海桑田,它是否还是你记忆中的模样?巍巍商都,闪耀着中华文明的光彩,为古都郑州点亮当今、照见未来。为给读者展现一个立体、生动的“郑州”,本报今起推出《行走中原·郑州奇妙游》“一场跨越时空穿越古今的对话”系列报道,以全市各区县(市)为区划,从小处入手讲述郑州故事。

  黄土之下,有商之城,诉说华夏文明。地表之上,城垣巍耸,见证时代变迁。一场跨越古今的对话,带您一起看“奇妙郑州”。

古:四万年前 老奶奶庙篝火闪耀

暮春时节,二七区樱桃沟景区内绿树成荫,颗颗晶莹如红宝石般的樱桃挂满枝头,一派宜人风光。而早在4万多年前,这里已是郑州先民生活的乐园——位于景区内的老奶奶庙遗址,就发现以灰烬堆积为中心的居住遗迹以及数量众多的石制品和动物化石,不难想象,当时的人们已熟练掌握了用火技术,不但会使用工具,还会打制加工,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书写了郑州地区旧石器文化繁荣的新篇章。

遥望岁月星河,那闪烁于老奶奶庙遗址的星星之火,清晰照亮了我国境内更新世人类发展连续性的特点,带来了一场考古界的“地震”。

老奶奶庙的惊人发现

位于二七区樱桃沟景区内的老奶奶庙旧石器时代遗址东距代家门村约500米,西临贾鲁河上游九娘庙河,遗址西北角建有一座小庙,当地称老奶奶庙,遗址也因此得名老奶奶庙遗址。

“2011年至2012年夏季,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合作发掘老奶奶庙遗址,揭露面积近50平方米,发现石制品数千件,动物骨骼及碎片数以万计,数十处用火痕迹,以及多层叠压、连续分布的古人类居住面。”郑州市文物局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老奶奶庙主要文化层的年代测定结果为距今4万年前后,结合附近遗址释光测年数据来看,该遗址的实际年龄应早于45000年,遗址地点的时代主要分布在距今5万年~3万年期间。

  老奶奶庙遗址因附近的老奶奶庙得名 记者 王秀清 摄

从文物部门公布的发掘成果来看,老奶奶庙遗址发现的大量石制品、动物骨骼等遗物与多个用火痕迹共存,清楚地反映了当时人类居址结构复杂化的发展趋势。难以想象的是,发掘出数以万计的动物骨骼中,有马、牛、鹿、羊与猪等,还有数量较多的鸵鸟蛋皮碎片,骨骼上没有食肉类或啮齿类动物啃咬的痕迹,显示这些骨骼完全是人类狩猎和消费猎物的活动结果。另一引人瞩目的现象则是较多骨片的大小比较接近,很多骨片长度集中在10厘米上下,正好方便手握使用,有的残片上还有打击修理的痕迹,个别还有明确的使用磨痕,这些都表明,该遗址的居民除了使用石制品外,还大量使用骨质工具。

中国人从哪里来的新视角

人类诞生于何时何地,一直是人类学家关注和研究的话题。有专家从DNA研究入手,发现东亚男性的Y染色体跟非洲人祖先身上的染色体相同,由此得出了中国人的祖先来源于6万年前的非洲。

然而,老奶奶庙遗址的发掘成果,则推翻了“非洲人是中国人以及东亚现代人的祖先”这一说法。

原来,位于中国与东亚大陆核心地区的嵩山东南麓,正是晚更新世人类与文化向南北与东西方向迁徙与交流的中心,老奶奶庙遗址的时代也处于现代人类及其行为出现的关键时段,老奶奶庙遗址的考古发现,对于深入探讨人类起源与发展问题尤为重要。

“老奶奶庙遗址以及郑州地区属于距今5万年至3万年的数百处旧石器地点与数以万计文化遗存的发现,填补了过去中原地区遗迹东亚大陆这一阶段旧石器文化发现的空白,这里显示出的文化特征均可找出与本地区更早期文化的密切关联,却看不到来自西方同时代人类或文化影响的迹象。”主持发掘老奶奶庙遗址的北京大学考古学家王幼平曾表示,老奶奶庙遗址所发现的骨制品加工特征,与本地区更早的发现一脉相承。这些出自中原地区的新发现,与中国及东亚现代人起源于非洲的论断明显相悖,而很清楚地展示了我国境内更新世人类发展的连续性特点,为研究现代人及其行为在东亚地区出现和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新视角。

文化遗存惠泽后世

漫步于如今的樱桃沟,垂钓、烧烤的市民比比皆是。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成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老奶奶庙遗址在几万年后的今天,重新焕发出璀璨的光芒。

这不禁令人回想起王幼平在《四万年前中原人类的生活实证——郑州老奶奶庙遗址的考古发现》中的深情叙说。“老奶奶庙是郑州地区常见的那种青砖小庙,低矮、窄小,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离想象中红墙碧瓦距离很远,但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庙,愣是让考古界发生了‘地震’。让人们牢牢记住了贾鲁河边这座巴掌大小的小庙。4万年前,这里已经活跃着一支古老的郑州人了。”

记者 左丽慧

今:二七塔下 现代商圈新姿尽展

五一假期,春日朗朗,白墙绿瓦的二七塔熠熠生辉,更显巍峨庄严。二七广场上,不少游客来到二七塔前,郑重地和二七塔拍一张合影。

假期第一天,“德化最强音  校园星计划”2023河南高校晋级赛在二七商圈开赛,与此同时,赛事类等特色活动轮番轰炸,为游客带来“吃玩游购娱”体验,二七塔下,烟火味十足。数字统计,假日期间,二七商圈日平均客流量达22万人次,日高峰时段客流量达25万人次,同比上升208%。

郑州人的精神高塔

“没到二七塔,就没来过郑州。”这是不少郑州人共识。自诞生之日起,二七塔就自带红色基因。二七塔之于郑州,是城市地标,更是精神之塔、文化之魂。

把历史卷轴向前翻100多页,回望那场震惊中外的“大罢工”——为纪念先烈,在这片血曾染过的地方,建起了二七纪念塔。作为郑州地区唯一一座近现代纪念馆,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迄今为止最年轻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市更新展新姿

以二七塔为中心,周边便是繁华的二七商圈。这里的风云际会,承载着城市发展轨迹和记忆。1905年,京汉铁路开通、郑州开埠、德化街开街,开启郑州德化的百年荣光,成为郑州近现代城市发展的原点。1989年,亚细亚商场开业,引发载入教科书的全国性“商战”,二七商圈如日中天,风光无二。

二七塔巍峨矗立 记者 马健 摄

斗转星移,日月变迁,二七商圈逐渐失去光彩。打造具有标杆意义的现代时尚国际化商业街区。近年来,二七商圈区域城市有机更新工作被列为郑州城市有机更新的龙头性、引领性工程,实施“脱胎换骨、内外兼修”的综合改造。《二七广场及周边地区城市设计》方案显示,通过“凝气、提质、添色”三大优化策略,“扩建二七广场、规划无车区、丰富慢行区、增加特色空间”,点亮城市精神,打造景观节点,提升区域形象和城市品质。

二七广场隧道主线通车,二七广场周边道路环境持续改善;亚细亚卓悦城今年8月6日将开业迎宾;商圈建筑外立面改造提升,普乐天地大气美观……近日,来到二七广场周边的游客说得最多的是:“这里变化太大了。”随着改造工程的稳步推进,一个兼具历史文化积淀、现代开放包容的新商圈芳容毕现。

迭代升级焕生机

亚细亚卓越城外立面超大弧形3D裸眼大屏上,不时播放立体画面,美轮美奂,吸引不少人驻足观看。作为商圈“老大哥”,全新的亚细亚卓悦城定位“潮玩食趣新领地”,打造成为年轻人的社交聚集中心、品牌方的孵化推广中心、郑州人的美食打卡中心。今年8月6日,亚细亚将重出江湖。

二七商圈在产业上进行提档升级,聚焦文化、休闲、社交、购物、时尚、旅游等六大业态,逐渐引进建设华润万象城二期、百年德化二期、丹尼斯(二七)、金博大二期、二七中心广场、粮食二库片区改造等6大重点产业项目,总投资145亿元,商圈经济体量进一步壮大。

在此过程中,升级亚细亚、大同鞋业等8个传统商场,策划打造德化100号“老德化风情”场景街区。并持续培育“百年德化风情夜乐汇”等本土特色品牌,丰富“醉美·夜郑州”促消费活动,加速商圈消费回升。德化步行街被授予“中国著名商业街”称号、被列入全国第二批改造提升试点、被评定为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接下来,二七区还将梳理商业文化、红色文化、文学文化、中原文化“四大文化”重点,实现文化复兴;聚焦打造“最中原、郑中心”样板的现代时尚的国际化商业街区,抓好“老建筑、老故事、老品牌”的活化利用,打通街区“文脉”和“商脉”,实现传统商贸和特色商业融合发展。

记者 刘伟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