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流金】幸福河畔涛声劲

2022-09-18 10:34:42 来源:郑州日报

惠济: 黄河画卷绚丽铺展

秋阳杲杲,大河泱泱。

当秋日的第一抹暖阳洒向邙山脊顶,映照秋色惠济,黄河文化公园炎黄二帝巨型塑像下,那条九曲百转的黄河,穿越时间和大地,掠过城市和乡村,在山海苍茫中,铺陈着历史的答卷。

遥想千年前,这里“枢纽天下,临制四海,舳舻相会,赡给公私”。

荥泽烟雨中,荥阳故城“秋野田畴盛,朝光市井喧”;滚滚长河边,黄河古渡头“顺风吹浪片帆轻,顷刻奔驰十数程”;丝丝烟柳下,惠济古桥“东西车马日辚辚,郭外长虹驾远津”……

千年后,这里又作为郑州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起步区建设重要承载地,奏响“黄河时代”的奋进号角。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发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郑州市委、市政府谋划落实黄河国家战略1200平方公里的核心示范区和210平方公里的起步区,惠济区占据起步区面积的75%。牢记殷殷嘱托,抢抓发展机遇,惠济区向“河”图强,乘势而上开启了黄河战略发展的新征程。

潮涌惠济 万类竞发

站在南裹头观景点沿着黄河看惠济,万顷新绿接天起,生态美景入画来;绿树成荫的省道S312两旁,连绵不断的白蜡树迎风招展,似在与路人招手致意;骑行的人群三三两两,曲径通幽的生态廊道中不时传出清脆的笑声……

三年来,惠济区围绕“沿黄生态保护示范区、国家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三大功能定位,落实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积极推进核心示范区起步区建设,制定起步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专项实施方案,统筹做好沿黄生态保护、沿线景观、产业布局、文化传承等融合发展规划,用惠济速度、惠济力度、惠济态度为贯彻落实黄河国家战略提供了惠济思考和惠济答卷。

坚决落实“国家规划纲要”,统筹生态保护、产业布局、文化传承等发展规划,实现早谋划、细落实、求实效。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纵深推进黄河滩区综合整治。

以城市生态景观和田园生态景观为规划重点,布局堤北生态风光带、堤南淤背区生态休闲体验带和延展区森林生态屏障带;结合道路交叉口、人文历史遗址,打造了不同规模层次具有黄河文化、休闲服务功能的休闲广场、服务驿站等生态景观节点,为群众听取“黄河故事”,领略黄河风采,学习黄河文化、运河文化、古汉文化打造新去处。

跃马扬鞭 砥砺奋进

一手抓生态保护恢复,一手抓高质量发展。翻开惠济“答卷”,一组又一组的数据印证着一个又一个坚实的脚印:

围绕黄河生态治理与保护,2016年以来,惠济区恢复自然生态2500余亩,黄河滩区蝶变岸绿景美的“中原绿飘带”。

为了治理黄河岸滩鱼塘、渔家乐和抽沙厂无序生产等问题,保护黄河水质,惠济区层层压实责任,领导小组坚守在一线啃“硬骨头”,大力解决影响黄河滩区生态的关键性问题;党员干部吃住在单位,工作在滩区,上下齐心守住“生态防线”。

建成九纵三横27条66公里彩色慢行系统。为了给游客提供更好的观赏黄河的点位,高标准、精心打造建成南裹头观景点、海事观景点、惠武浮桥观景点3个不同风格的观景点,使游客进一步亲近黄河、感受黄河。

目前,郑州沿黄生态廊道(惠济段)建设项目已全线贯通6米自行车道和3米人行步道,设置景观节点3处、驿站2处、卫生间3处,停车场3处,配套约1400个停车位。这条西起江山路,东至金水交界,全长约26公里的“绿飘带”,黄河大堤部分沿黄绿道15.2公里、连接省道S312慢行道路约10.8公里。

大河之滨 “惠”声嘹亮

黄河南岸的茂林中,“几”字造型的黄河国家博物馆已拔地而起,生生不息的大河文明奏响澎湃的乐章……2022年7月29日,荥泽古城文化公园开园,不仅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好去处,更为人们提供一个接触文化、感知文化的地方。

在惠济区深入推进黄河国家战略的进程中,《仰陶》《运河·殿脚女》《黄河砚娘》等大批反映黄河精神、讲述“黄河故事”的高质量文化文艺活动和作品不断推陈出新;2020年央视春晚郑州分会场、中国(郑州)黄河合唱周、郑州炎黄国际马拉松赛、郑焦黄河自行车公开赛(郑州站)等大型节赛活动的成功举办,让惠济“黄河文化”品牌持续壮大。

古今“惠”映 铮铮向前

当下,惠济区委、区政府正严格贯彻省委、市委要求,锚定“十大战略”,坚持“项目为王”,开展“三标”活动,着力实现“生态优、文化兴、创新强”,聚焦“创新活力之城、大美幸福惠济”提能力、转作风、重实干、强担当,加快打造具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鲜明特征的创新高地。

站在黄河大堤极目远望,一个崭新的惠济正蓄势待发——花园口新兴产业园、古荥智能制造产业园蓝图已经绘就,未来,这里将打造成郑北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区、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

从昔日的“运河明珠”、交通要道,到今日的“创新活力之城 大美幸福惠济”,在母亲河的哺育下,55万惠济儿女,正在把新时代的幸福歌儿传唱……

郑报全媒体记者 杨丽萍

南裹头广场风景如画 郑报全媒体记者 李新华 摄

中牟: 滩区迁建安居富民

初秋时节,从西往东沿着黄河大堤进入中牟县沿黄三镇,蔚蓝的天空、古朴有序的村落、硕果累累的农田,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万滩镇:农旅融合气象新

三年来,万滩镇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顺应村庄整体布局,着力打造乡土文化彰显、地域特色突出、优势产业鲜明、田园风情独特的“镇域美学”。

“村里这两年变化是真大呀,以前的臭水沟、乱搭乱建现在都没有了,路也宽了。”谈起村里的变化,万滩镇沿黄乡村王庄村的村民喜笑颜开。

万滩镇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程来抓,扎实推进道路硬化、村庄环境卫生提升、黑臭水体整治等重点工作,村容村貌显著改观。同时,整体布局,全面规划,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联动发展格局,形成了“归园田居”关家村 、“生态宜居”七里店村、“森林乡村”王庄村等美丽乡村品牌。

为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和湿地保护工作,2021年,万滩镇决定对黄河大堤内的鱼塘进行清退。镇、村干部挨门入户,向村民讲政策、说利害,引导大家利用废弃鱼塘种植莲藕。如今,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碧叶连天的无污染千亩荷塘。

产业发展方面,万滩镇坚持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引进“两条腿”走路。依托黄河沿线丰富的湿地资源和深厚淳朴的人文风貌,因地制宜发展农旅融合的精品农业和结构升级的大田农业。

关家村的稻草人农场就是农旅融合的代表。如今,这里已是集生态旅游观光、农事体验采摘、休闲运动体验、农家餐饮养生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周围群众家门口就能就业创收。

雁鸣湖镇:“中原水乡”更靓丽

中牟县雁鸣湖镇素有“中原水乡”的美称。

“出门就是运粮河水系,满眼是美丽的荷花,经过运粮河改造,我们家乡的环境越来越好了!”中牟县雁鸣湖镇韩寨村民韩哲很自豪。

近年来,雁鸣湖镇坚持不懈补短板、强功能、提品质,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积极践行共建共享发展理念,巩固推进城镇化建设,打造特色保留村庄,保障群众生活品质持续提升。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空气质量实现基础好、指标优,全域水系进一步净化,环境进一步美化,土壤环境保持总体稳定。

坚持人民至上,雁鸣湖镇用心用情办实事、惠民生、增福祉,努力提高群众生活条件、增进群众民生福祉。夯实就业这一最大的民生,累计完成劳动力技能培训31期;深化便民服务改革,实现自助服务厅24小时不打烊,创新村级代办、预约上门机制;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医疗,新卫生院投入使用,医疗水平位居全县前列;新建中小学校4所,满足全镇适龄学生需求。

“我从2019年开始养殖蓝龙虾,比种地养鱼强多了!”杏街村养殖户姬宝纪兴奋地说。

雁鸣湖镇务实重干兴农业、净环境、促文明,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积极探索现代高效农业,打造雁鸣湖大闸蟹、蓝龙虾、瓜豆酱等一批现代农业品牌;九堡精品村一期工程即将收尾,小朱及辛寨示范村分别完成整体建设72%与68%;成功建设镇村两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星级文明户”全面推行,乡风文明氛围日渐浓厚。

狼城岗镇:滩区群众迁新居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已经搬到社区三年了。这三年,群众见证了生活的大变化。”中牟县狼城岗镇西狼村支部书记周大岭说。

“刚开始想着老家住习惯了,不愿意搬。搬来之后才发现,新房子新环境就是好。”偶遇小区内散步的群众,听到发自内心的感慨。

作为郑州市唯一承担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的区域,中牟县狼城岗镇坚持迁建工程与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工作相结合,高质量完成滩区群众搬迁,确保滩区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目前,狼城岗镇东狼村、西狼村、南韦滩村、北韦滩村4个村3794户群众搬出了黄河滩、入住了新家园。早上有广场舞、健身操,每隔一段时间就有医疗机构为老人们体检,还有特色暑假班,大学生志愿者免费照看并辅导孩子们写作业。从刚开始的“初来乍到”到现如今“安居乐业”,滩区群众见证了迁建社区的成长。

狼城岗镇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抢抓黄河战略、郑开同城化及郑州“东强”战略叠加机遇,先后编制了7个规划。以滩区迁建为契机,实施“531”村庄布局规划、“1239”产业规划、“八横三纵一环”基础设施规划。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发展。狼城岗镇围绕“北生态、南生活”空间总体规划,积极引进产业项目。陈砦花卉项目、青龙潭文旅项目相继签约,特色渔业养殖小镇、杂交水稻育种及研学基地项目正有序推进。同时,结合镇域资源优势,合理嵌入菊花种植、食叶草种植、稻鳖混养、锦鲤养殖和蜗牛养殖等特色产业,实现镇域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郑报全媒体记者 卢文军


金水: 临河乡村美丽蝶变

兰花娇俏,芬芳肆意,民宿面朝幽静的石沟河缓缓打开。

黄墙灰瓦,蓝门白伞,幸福湾仿佛彩虹落下了所有颜色。

“一家最懂生活,归心的民宿”,黄河南岸来童寨幸福湾用这句话发出诚意邀请。

深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三年,金水区亮出大手笔,展示时代新画卷。三年来,金水区对沿黄15平方公里进行系统规划,以马渡、来童寨、黄岗庙三个美丽乡村精品村组团建设为重点,推动从“美丽乡村”向“未来乡村”迭代演进,建设郑州北部、黄河南岸最美“桃花源”。

全域景区,美丽乡村变“桃源”

爬墙幽兰探枝头,墙内开花墙外香。

来童寨幸福湾大门两侧联排民宿靓丽迎客,水泥主题、儿童主题等12套不同的房型中,有觥筹交错的朋友“轰趴”,也有幸福和谐的亲子度假……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塑造出一幅幅温馨可人的幸福画卷,组成郑州北部、黄河南岸的“桃源图”。

“现在房间的订单已经排到下周了,来这里的旅客越来越多,这儿已成网红打卡地!”民宿经理人娜娜自豪感溢于言表。

来童寨幸福湾民宿“爆单”的背后,是源头规划和顶层设计的合力。

马渡村、来童寨村、黄岗庙村位于郑州市郊区东北方向北四环以北区域,北邻黄河。

金水区以全域景区化为标准,按照“政府投资搞基建、群众筹资建庭院、平台公司引产业、社会各方助发展”的模式,统筹城乡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改造提升,着力打造“服务更便民、环境更有序、设施更完善”的沿黄未来乡村聚落,构建以河流和道路为脉络、以公园和农田为支撑的城郊型田园生态系统,一体推进乡村设施改造、服务提升、乡风塑造和治理创新,强力推动从“美丽乡村”向“未来乡村”的迭代演进,着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样板、乡村振兴战略全国标杆、全域乡村旅游示范区。

神奇传说,黄河文化赋“风韵”

五千里黄河,承载着数不尽的历史记忆和传奇故事。马渡即是其中一个。

黄河自马渡村进入金水区,这里有始建于1722年的马渡险工,登临于此可一览母亲河之壮美。马渡因“泥马渡康王”历史典故而得名,这里曾是古渡口,是连接古都汴梁、洛阳和沟通黄河南、北重要的货运码头,昔日车船云集、商贾如潮。

据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南渡录》中记载:宋王赵构,为徽宗第九子,封为康王,靖康元年(1126)作为人质出使金国,因与金太子同射,三剑俱中,金人以为宋朝派了个长于武艺的人冒名顶替而遣返他,要求换真太子来,因此赵构得以脱身。逃跑路上,赵构在崔府君庙打了个盹儿,梦见崔府君对他说:“金人追过来了,快走,门口已准备了马。”于是,赵构惊醒,发现马已在侧,便跃马渡黄河,过河后把马拴在一棵树上稍作休憩,转身后发现马已化为泥塑,这就是流传千年的“泥马渡康王”的故事。

此后,在这里定居的人越来越多,村名就定为马渡。而距此东约1公里的来童寨村有一棵“千年皂荚树”,相传是“赵构拴马桩”,与“泥马渡康王”历史典故遥相呼应。

产业振兴,科创小镇换“气质”

金水区按照“一村一特色、三村联动、同步推进”思路,将马渡、来童寨、黄岗庙三个村分别定位为科技文化创新型、慢享康养体验型、非遗引导研学型未来乡村,统筹打造片区产业。

一马当先的马渡村创立“马渡梦想科创小镇”,以国家级创业小镇为目标,积极承接金水科教园区产业外溢,引入第三方运营机构负责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现已入驻科创、文创、农创等各类企业59家,聚集专业人才600多名。

黄岗庙村积极建设“非遗文化特色小镇”,正在与河南中域洽谈落户事宜,并推进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产学研成果转化基地等项目落地。

来童寨村积极筹划建设“休闲康养小镇”,已与多个中医药研究院、医药类院校、康养机构、太极传人等洽谈合作,打造集中医文化、药膳、太极养生等为主的休闲康养基地。

交通改造,生态风光提“颜值”

落实“十四五”交通专项规划,金水区强力推进路网改造,将鸿苑路、鸿安路等8条道路专项规划与北四环、省道S312及大河路东延长线有效接驳,建成鸿苑路、水厂南路等慢行步道,同时与现有的京港澳高速公路与省道S312生态廊道慢行系统有效衔接,形成“两横两纵一环”对外交通格局。

未来,将在片区设置12个公共停车场,可以提供1128个小汽车泊位、75个大巴泊位;建设内外兼顾的多层次公交体系,规划两条市区接驳线,实现城乡公交与公路客运、地铁的便捷换乘;灵活开通休闲观光公交,串联黄河大堤、湿地公园、郊野公园的观光路线。目前,已建成振兴路,将马渡、来童寨、黄岗庙以及周边田园风光串珠成链,是一条独具沿黄特色的美丽乡村慢行观光环线。

金水区勠力打造“自然风光+黄河文化+慢生活”的郑州“普乐园”。“山水林田湖路村”综合治理+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为景观的核心片区+黄河大堤景观带+贾鲁河景观带+京港澳高速公路绿廊,一气呵成整体景观骨架,将辖区沿黄片区打造成生态旅游休闲和绿色创新发展兼备的未来乡村聚落。

金秋黄河边,一个以“旅游、游玩、休闲、观光、度假、种植、科普、教育、展览”等为系列主题的金水“世外桃源”“郑”等你来。

郑报全媒体记者 党贺喜 王翠 通讯员 王莉 薛王颖



返回顶部